——观系列动画公益广告《可可小爱》之感恩父母随想
“爸爸妈妈很爱我,他们教我吃饭,教我走路,在风雨中保护我;爸爸妈妈,当你们老了,当你们吃饭走路也不方便的时候,我要爱你们就像你们爱我一样。”这是中国文明网近期推出的系列动画公益广告《可可小爱》之感恩父母篇中的语言集锦。周末与孩子共同分享,进而深感这显得稚嫩的“童言”即是孩子感恩于父母的“诺言”。
动画视频播放计时三十秒,孩子口述“童言”娓娓道来,字字出自善良、句句源于初衷、声声掷地有力,她还不时回想着摇篮中的自已,回想着为她遮风挡雨的父母,可谓“一个孩子、两番情景、三十秒承诺”—— 感恩父母。再细而品之,动漫中那孩子仿佛正是自己,那些尚无装裱的字眼,个个拷问天地良心。那两番质朴纯真的情景,时时检验人间美德。“三十秒承诺”,则可能一生难以随愿。
回顾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家中三代同堂,父亲与孩子的角色系于一身,然父亲角色却远远胜过孩子角色,对待孩子爱之深切,对父母则多存“爱得太少”、“爱得不够”之感怀,虽说天下父母一般心,但认真想想,还是多少有些惭愧,更应警惕。因为“诺言”一旦成为了“谎言”,感恩父母或将无从谈起,甚至会导致人性扭曲,本末倒置,恶性循环。
反观整个社会,虽说不乏感恩父母的“最美”之人,但“最难”、“最弱”、“最差”之事也是有的。在笔者看来,从北京大学校长跪母祝寿惹非议,到“常回家看看”立法遭质疑,都是“最难”的具体表现,可为做人左右为难,也难在环境复杂,更难在人心漠测。“最弱”则在孩子,从“拼爹”到“坑爹”这一路走来,孩子的价值取向更多倾向于物质上甚至是精神上的索取,以自我为中心,以占有为目的,而知恩意识却逐步淡化,感恩理念显得弱不禁风。“最差”即表现在民间的声音——“娶了媳妇忘了娘”,多数家庭的不和,其原因也在于此;还有央视法制栏目中常常播放的为了财产父(母)子反目成仇的种种事例,全然违背人性伦理和道德常纲。
其实,孝敬感恩父母,一直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羊有跪乳之恩到李密《陈情表》侍亲至孝,从鸦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为先”。从墨子之“父子不慈孝,天下之害也”、孟子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到古代社会倡导的 “忠臣必出孝悌之家”等些佳话和理念,都可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形地成为了华夏子孙的精神瑰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周恩来总理工作再忙,也抽挤时间回家看看父亲,并在其父亲去逝后的一个月中,常常深夜因思念而落泪;毛泽东也曾指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是最大的孝”,把古代“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近年来,国家也甚是重视老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老有所养”的民生保障目标,并于近日又将“常回家看看”纳入国家的法制范畴,进一步赋予了感恩孝敬父母新内涵,亦可谓中华美德代代传,文明景象辈辈新。再有,感恩是双向的,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需感恩,今日你感恩他人,明日他人感恩于你,相互感恩,人人感恩,姑且就是常说一两句感恩的话语,常行一两件感恩的小事,则必将崔生出整个民族之大兴大旺的繁荣景象。
追古抚今,反躬自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纯属天经地义之事。《可可小爱》之感恩父母只是一颗文明的种子,能否在自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全靠个人造化。但天下的孩子们,可别忘了曾经许下的那份“诺言”!(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