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咋来的?不少人都会说是潜移默化形成的,这个途径当然没错。但笔者以为,对于一些本身素质有待提高者,却不妨用一定的方式施加影响,促其改正不良行为。
行人无视红绿灯,随心所欲地过马路,这种现象表面看是没有养成遵守交规的好习惯,深层次原因却是长期以来只限于倡导,而鲜有较为严厉的约束机制。不守交规的后果大家都知道,出门要注意自身形象的道理也懂,然而一到十字路口,便不管红灯绿灯,旁若无人地甩开腿,想过就过,丝毫没有顾忌。对于此类常常等不及几十秒的“匆忙客”,一味斥其素质低下可能有点严重,称其没有遵章守纪的意识大约不为过。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故意要突破规矩者大概不多,大部分人都是从众心理作怪,只要有人走就跟上,别人抬腿他迈步,生怕被落下。于是,凑够一拨就往前涌;还有一种情况似乎是不愿受约束,即使很短的时间,也不想等待,如入无人之境地在车流中穿行。对这些明知故犯者,劝诫当然有必要,但效果似乎并不好,一个有力的例证就是多年来都在引导行人红灯停、绿灯行,但乱穿马路的不文明现象却未绝迹。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采取一些比温和说教更管用的措施,诸如实行经济处罚、让违规者纠正违规者等,这方面外地早有现成的经验。
一般人大致都有一个通病,坚守一种共有的行为规范,光靠说是不行的,甚至越说越不当一回事。如果严格地用硬举措约束,这些人就会觉得不守规要付出代价,怯于法规的铁面无私,进而放下侥幸心理,收敛自己的行为,时时想到敬畏规则,依规而行,慢慢地就会由不适应到适应,不习惯到习惯。用强制手段改变老习惯,且收到意想不到效果的当属“限塑令”。该“令”未颁布前,人们已经习惯于两手空着去购物,反正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袋,不要白不要。久而久之就适应了这种不花钱的服务。一旦逛商场竟要自己掏钱买袋子,虽然只有几角钱,但每次都要额外支出,心里当然不爽。思来想去,还不如出门时自备购物袋。商场的塑料袋由免费到收费,矫正了公众的消费心理,渐渐“逼”出了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限塑令”针对的是人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性,而不乱闯红灯,同样是挑战人们几十年的思维惯性。世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改变一种旧习惯殊为不易,培养一个新习惯更加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断地改变原有的状态,日积月累,巩固坚持,直至完全固定下来,最后习惯成自然。由“限塑令”到过马路,其启示就是好习惯仅靠自觉自愿远远不够,还需要一定的“外力”强制,久而久之,就会“逼”出一种利己利人的好习惯。安全出行的好习惯蔚然成风,素质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