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仙居官路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意外在一辆电瓶车上查到了3台被盗的笔记本电脑,然而物归原主却成了个大难题,民警连过三关才证明了自己不是骗子;6月30日,男青年池某溺水身亡后,其父接56个通报电话坚信是行骗,直到次日下午才有家人前去确认尸体。两起事件都反应出社会转型期典型的信任度和人们辨别能力的下降,由此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应当予以关注和重视。
今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
现代化进程给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带来了信任危机,简言之,人们不再愿意相信陌生人,总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不熟悉的人和事。每天少说3、4条滥发短信、行销电话、“中奖”短信等让大家对陌生号码显得尤为警惕,也因此可能错失获取重要信息的最佳时机;网络谣言铺天盖地,一旦有人在网上求助,我们首先会想到“骗子”、“炒作”等关键词,而不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路遇陌生人的求助,唯恐避之不及,生怕遭遇“陷阱”,殊不知,有的人也许只是想问路而已……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敞开心扉,反而都喜欢把自己密闭在一个空间里,只要有陌生人的入侵便如临大敌。必要的防范意识可以有,但不少人对社会所有人和事都抱以怀疑的态度,这也切实印证了社会信任度急剧下滑的事实。
然,社会转型并不能真正解释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特点和内在逻辑。我国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社会的不公、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南京彭宇案”等具体个案的影响、反向情绪的放大等都是造成社会信任危机的“凶手”,重建社会信任也绝不能依赖于社会转型的推移。
其一,从国家的高度和层面上来说,道德和法律的双管齐下虽未必能立竿见影,然而却必不可少,制度是执行的靠山,有了制度的完善才可以扎实推进社会信任的重建工作。其二,社会事件所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人的报道和新闻媒介的传播。 再以“南京彭宇案”为例,具体个案的催化很明显让社会信任急速下滑,公众有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媒体要做的不仅是公正地报道事实,也当引导公众从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以积极、正面的心态看待问题;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大幅报道的确曾在社会掀起一股正能量之风,这对拉近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无疑是有利无害的。最后,作为社会人,我们也当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微”时代的来临让不少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以至于分不清事实和谣言,跟着舆论瞎起哄,反而在无形中扩大了社会的信任危机。
社会信任度已然下降,重建实属不易,需要每个人付出更多的心力。(特约评论员 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