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霍口畲乡“畲山水”景区
东南网7月2日(本网记者颜财斌)走进现在的福州罗源霍口畲乡,风景优美的畲山水景区,格局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的水泥村道……眼前的一切让你无法与臭气横溢的“养猪村”连系在一起。近日,福州市“网络媒体县区行”采访团来到福州罗源霍口畲乡,感受这个少数民族乡村生态变化。
从“养猪村”转为“菌菇村”
“臭气熏天”、“污水横溢”……说起六七年前的霍口畲乡,这便是唯一印在村民脑海中的印象。
霍口乡统战委员柯汀标在霍口乡工作已经很多年,见证这个乡的前世今生。他指着村内的一条清澈流淌的溪流告诉记者,以前霍口乡的大部分年轻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只有年老和幼小的村民依然守候着这个村庄。而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他们在慢慢地开始了以养猪为主要产业的谋生方式,“几年的养猪经验,农户们也称为了专家,产崽、治病、防疫,样样精通,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村内的环境则越来越差,水质污染严重”。
走进现在的畲乡霍口,眼前的水流清澈,通往家家户户的路都已经铺上了水泥,道路两旁和家门口的院子都种植绿树,村民们除了耕作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外,还种植发展菌菇产业,努力着从目前火热的“林下经济”中分的一杯羹。
“与养猪产业相比,菌类产品获利更多,保存更久且不受一些自然条件限制。”尝到甜头的肖先生是第一批转行做菌菇种植的村民,他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以2万元本钱为例,购买一头母猪经过配种后每年产20只小猪,每只小猪销价500元,一年差不多可获利1万元;但如果以2万元成本种植菌菇,每年差不多可产8000袋,每袋以2000元销售,每年可获利1.6万元。不仅盈利上大大超过了养猪的效益,在生活中的空闲时间、舒适度、环保卫生等方面也比养猪有优越性。“猪肉类产品受到的限制太多了,其中不易保存和市场波动大就是最大的影响;而菌菇类容易保存的特点无疑就可以降低了我们生产成本,还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菌菇产品日益受欢迎,销路一般不愁。”肖先生感慨地表示:目前养猪人越来越少,发展林下经济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还拆除了猪圈,翻新了居家环境,生活比以前有质量。
据了解,五六年前霍口乡养猪业最高峰时达几十万头,产生的垃圾和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气。尽管村民感觉到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生活质量降低,但是大规模养猪产生的利益使得恶性循环的加剧。2007年,罗源霍口乡针对该情况启动转业动员工作,挨家挨户作动员,让村民认识到养猪对环境的破坏,对比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渐渐地村民由尝试性的转业生产菌菇到放弃养猪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菌菇类产销中。与此同时,霍口乡对原有的乡村环境进行整修,建立了公共活动场所、垃圾焚烧炉、公厕等,增设垃圾箱、文化宣传栏,并治理了该乡辖区内的污染溪流。
如今,走进罗源霍口畲乡,郁郁葱葱的绿林,整洁的村舍庭院,清澈流淌的溪谁,还有清新的空气,总会让人留恋与此,更无法再与几年前那脏乱差的“养猪村”连系在一起。据罗源霍口乡政府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乡加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先后成立了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食用菌、毛竹、苗木、中草药、油茶、茶叶、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全年栽培食用菌1000万袋,建立两个4000多亩的毛竹示范基地,种植花卉苗木910亩、名贵中草药600多亩和油茶、茶叶5000多亩,发展中华鲟、锦鲤等名贵水产品,成立食用菌、笋竹、茶叶的加工厂。此外,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农之歌畲山园”休闲农庄,发展山地养殖、果蔬种植、淡水养殖、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