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交通
“翔安式过马路”将成典范
厦门一中翔安分校(内厝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高三了,即将参加高考,小小警示灯,照亮了孩子们夜间自习后的回家路,让家长们很放心。
爱心警示灯是一组灯,共五盏,四种颜色,头尾两盏为白色灯,中间三盏为主色灯,从左到右依次“红、黄、绿”。
昨天的赠送仪式,发放了首批2000个“爱心警示灯”。接下来,翔安区还将在全区推广,并发动社会认捐。不过,翔安区表示,这只是翔安区倡导文明交通,推动“翔安式过马路”所迈出的其中一步。
道路宽了,车辆多了,车速快了——然而,与之对应的,是辖区八成以上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的农渔民。这样的难题,摆在了翔安区交通管理者的面前,也给翔安区所倡导的交通文明带来了挑战。
据了解,此次爱心警示灯的推出,就是为了首先给行人创造出一个安全、方便、快捷的过马路条件。
当然,在推广爱心警示灯的过程中,“大力倡导文明交通”将成为接下来翔安区树立行路、行车新风的重中之重。
翔安区透露,今后,他们还将继续推出创新性举措,并利用“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这两支利剑,让“翔安式过马路”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过马路的典范。
本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灯光温暖忐忑心
●本报记者 王元晖
一盏灯的五束光,虽不耀眼,但在今后一个个漆黑的夜里,却将温暖着回家孩子忐忑的心。
过马路,这一本来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又深深地刺痛着全国交通管理者的神经。让这十几米的路成为安全路,需要行人的觉悟,需要司机的反思,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智慧。
孩子们手中的灯,照亮的是他们回家的路。有了灯光的陪伴,他们的脚步将不再颤抖。
孩子们手中的灯,警示的是手握方向盘的司机。一处灯光就是一个惊叹号,让他们重新绷紧松懈的神经。
孩子们手中的灯,映射出的是翔安区构建文明城区的点滴努力。用移动的灯光弥补固定的红绿灯的缺憾,他们在全市乃至全省开了先河。
从农村快步迈向城市,翔安的交通文明之路,也许布满荆棘。在艰辛的征程中,这灯光闪耀的时刻,值得定格。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