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沿线公园将收归“公管”
但显然,“以园养园”的模式,目前在法规层面已经失去了合法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和质疑。《厦门经济特区公园条例》明确要求,公园不得过度商业化,违规的商业设施必须被叫停,让公园回归公益性。同时,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及其他免费开放的公园的维护和管理经费,由政府财政拨付保障。
该负责人透露,对群众反映情况最集中的海湾公园和白鹭洲公园,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下决心采取举措进行整改。
最主要的举措,是将筼筜湖沿线的所有公园,包括海湾公园、白鹭洲公园、南湖公园、松柏公园、江头公园等,全部收归事业单位,即筼筜湖管理中心管理,公园的维护管理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让管理体制重回公益性。
管理体制重新理顺后,筼筜湖管理中心将对上述公园重新进行总体规划,明确每一块地的功能,对公园用地内的餐饮商业项目、临时建筑将进行清理,最大程度地维持公园的公益性。
商业设施临时建筑设三年过渡期
“目前公园内餐饮娱乐项目,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也不能叫它们马上搬出去。”该负责人说,“这些商家和公园管理方都有合约在身,合约没到期,我们不能先违约。”
为此,将对这些项目设置三年过渡期,三年后,大部分项目的合约都将到期,届时,不符合要求的商业项目,都将被清理出公园。在三年过渡期内,主管部门也将对这些设施进行监管,要求它们避免扰民,同时不得设置过高门槛,变味为私人会所,将普通市民拒之门外。
公园内的餐饮商业项目,大部分经营场所都是临时建筑。按照规定,临时建筑有效期两年,到期可以延长两年,仅限延长一次。这些临时建筑,绝大部分都已超过4年,按照规定,都是必须拆除的。
该负责人说,这也是一个比较难办的历史遗留问题,拿白鹭洲公园来说,10多年前公园的总体规划还没出来,规划部门审批园内建筑非常慎重,但公园内也必须配套一些休闲、餐饮的用房,所以最后批下来的几座建筑,其“身份”都只是临时建筑。
这些临时建筑,不少也是符合公园功能定位的,如果一概拆除,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对临时建筑,同样也有三年过渡期,三年后,使用这些建筑的项目合约大都将到期,届时公园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园总体规划和该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清理,符合规划要求、有合理性的临时建筑,可以保留,并申请改为永久建筑;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临时建筑,将予以拆除。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