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空心村”:消失,求变与重生
http://wmf.fjsen.com 2013-05-10 09:34  郭政 薛希惠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山村就像他,一天比一天衰老

德化洋山村:一个老人的村庄

4月25日清晨6点多,天刚蒙蒙亮,“吱呀”一声响,71岁的黄景星推开家里的木门,德化县葛坑镇下玲村洋山自然村迎来新的一天。

不一会儿,屋顶升起炊烟,黄景星用柴火煮熟一锅稀饭,就着咸菜,匆匆吃下早饭。

饭后,他扛起锄头,挑着两个空的大塑料瓶,沿着废弃的水渠往山里走。15分钟后,他来到一眼山泉前,用塑料瓶装上水,然后往回走。这是他的日常用水,一天做饭、烧水要用8瓶。“今年春天没有雨水,山泉干涸了,吃水变困难了。”他说。

取完水,黄景星换了一套装扮,头戴一顶破帽子,身着秋衣和有多处补丁的裤子,带着锄头下地了。地里的青菜长势不错,这是他常年的配菜。“想买肉,出去一趟不容易,得先走1公里左右的山路,再沿着公路走两三公里才能搭到车。然而,班车少,万一搭不到车,只能走路,要花2个多小时。”他说。

老屋一旁的几亩田里种着稻子,但收成不是很好。黄景星说,每年秋收时,山里的野猪总趁着夜色跑到地里糟蹋粮食。

11点左右,从地里回来,走到厨房,黄景星将早晨剩下的半锅稀饭加热,从吊在房梁上的竹篮内取出两小碗咸菜,又是一顿。午后,黄景星坐在门槛上,抽起了水烟。他茫然地望着远方的山峦,山间空无一人,这让他感到寂寞。家里的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宝贝,但只能收听到几个带有杂音的电台。

下午,黄景星决定带记者去林子里转转。

走进山林,他指着一丘丘长满杂草的荒地对记者说:“以前,这些可都是能出粮食的好田地。”

黄景星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初,洋山村因为山上竹子多,曾经开办过造纸厂,村里有十几个姓、上百人口。到上世纪90年代,村里的人开始往外迁,村庄慢慢衰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只剩下四五户,如今仅剩他一人。先是年轻人出去,后来四五十岁的人也跟着出去,再后来,老人和孩子被接走了。搬走的村民,有些搬到下玲村,还有一些挣到钱后在县城买房子。就这样,老家的房子慢慢被遗弃了。

起初,在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些村民回来给老宅贴对联,在村里放鞭炮。再后来,连这些事都省了。黄景星说,以前过年还能热闹一阵的小村庄,现在一年四季都很冷清,洋山村就像他,一天比一天衰老。

黄景星一生未娶,既无兄弟也无子嗣。一个人住久了,他慢慢地养成了记事的习惯。在他的房门口、墙壁上,到处都贴着条子。“2007年7月15日,羊食稻叶7棵、观音豆9棵。”“2009年12月28日,电力公司来我家,送方便面一箱,花生油约5公斤,糖果一袋及对联一副,实是感谢。”他不但记下来,甚至连方便面的箱子都舍不得扔。“有时找不到人说话,我就用笔写一写,和自己说说话。”他说。

记者离开时,黄景星显得十分不舍。在他身后,整座山头渐渐被黑暗吞噬,傍晚6点半了,那是他上床睡觉的时间。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