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雅安芦山县地震来得毫无征兆,时间又正值周未,身处成都的人们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结束了许多人的梦乡,一时间大街小巷汇集满惊恐的人群,电话中断,大家议论纷纷。与此同时震中的雅安各地道路中断、房屋垮塌、人员伤亡....,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检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救灾制度和人性化理念,它是对我们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此次抗震救灾工作反映迅速、措施得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信息预警与发布,震后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至关重要,能让人们了解受灾的大体情况,减少因不知情而导致的恐慌,互联网反应迅速,在震后数分钟内就出现了相关报道。然而官方专业的信息预警和发布显得相对迟滞,信息预警和发布有许多途径,比如手机、互联网、电视、无线电台、警报等,相关单位都应该有义务参与重大灾情的信息免费发布工作。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警报的使用,改进当前的警报器就显得很重要,第一时间把专业部门监测到的各种灾害信息传输到警报器,用不同的声响提示灾害种类,提前发出预警,最大限度争取逃生时间,而不仅仅把警报只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一个警报能覆盖数平方公里,投资小作用大,近年来此类产品在国内外均得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发生地震灾情后,我们看到各单位立即作出了应急响应,组建和救援队伍、准备了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现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反映及时、措施到位。但对力量的分配上还显得不够精细,首要问题是灾情的评估,地震发生突然,短时间内作出详细评估是困难的,只能进行初步评估,利用大量的航空侦拍、卫星图片、实地侦察图片等各种手段迅速获取图像,组织众多专业人员进行判别,重点判断道路是否畅通、建筑是否垮塌,以人口集中区为重点,力争在最短时间出得出灾情的大体判断,这样才能为合理调配救援力量打下基础。救援力量进入灾区后,就能对灾情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查和统计,在救灾的同时获取详细的灾情的信息,为后援物资和力量的调配作好准备。
最后是要做好灾区管理,这就考验受灾地域和周边行政部门的工作能力和反映速度。地震发生后道路多处受损,既然道路是生命的通道,因此调用工程机械多方向、多点位快速进行疏通作用就应是应急部门的第一反映,工程作业车也是各种救援车辆社会车辆均向灾区进发,里面的车辆又要外撤,给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许多救援力量均徒步行进,因此打能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就应固化成为一项重要救灾制度。另外,救灾为紧急状态,人员安置后就要进行物资调配,前期市场反应是不够快捷,需要政府的快速手段。可考虑,将政府手段使用的时间和区域划定在一定范围内,如灾害发生的最初几天,在因交通和通讯中断而导致市场运转中断的地区,采用政府手段。一旦灾民转移到安全且市场正常运转的地区,已没有必要再采用政府手段。就可以考虑政府向灾民发放救济款,由灾民自己购买日用必需品。当救灾时间较长时,也要靠市场来运送物资,政府只用钱购买,政府再承担过多的对灾民的物质救援义务,可能会增加大量不必要的物资调运工作,难以发挥市场的灵活调节作用,并增加了救灾资金的过多的使用环节。(王斌)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