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明创建〕
邵武市农村文明创建抓得实
近年来,邵武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为目标,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为重点,以乡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竞赛为机制,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村镇环境,着力构建城乡精神文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人居环境创建抓得实
一是深入开展“洁我家园、共创文明”主题活动。把城乡整洁行动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动员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促检查。经过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113个村通过了“家园清洁行动”验收。二是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有效推进。全市25个行政村被列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各村成立了工作小组,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分别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期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洁,垃圾收集箱和公厕等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01万元,村民对项目实施满意度达94%以上。三是推动中心村建设项目化运作。强力推进21个中心村试点建设工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事情入手,将中心村建设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中,在中心村建“一个‘六大员’综合服务站、一张规划图、一盏路灯、一个宣传栏、一个垃圾池、一名保洁员”。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心村新建立标准化卫生所21个、农民精品俱乐部70个、村级沼气服务点18个,建水冲式公厕50座。加大中心村镇项目建设财政投入。全市140个行政村基础设施投入约2.86亿元,其中21个中心村试点投入1.47亿元,占投入总量50.1%。市本级财政先后安排专项资金770万元,用于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实行挂村帮扶带动中心村建设。每个中心村建设由一名市领导和三个市直部门挂点帮扶带创,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加大带创力度。据统计,全市挂点中心村部门领导下村调研指导工作608次,扶持现金155万元,帮助中心村实施项目82个,争取到上级项目建设补助2067万元,捐赠各类物品价值约31万元,举办培训、义诊、咨询79场,受益群众4100多人(次)。
二、人文环境创建抓得实
一是积极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邵武有15个乡镇,134个行政村,30万人口,其中近20万人生活在农村。目前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各行政村积极开展创建精品村文化俱乐部工作,市财政为每个村俱乐部拨付专项建设经费10万元,各村自筹资金共216万元,现已创建精品村文化俱乐部75个。为解决农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市财政投入资金140余万元,建成农家书屋134个,建成农村健身路经67个,实现了全市农村广播电视无线全覆盖和“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惠及全市近80%的农村人口。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书香文化。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推动“乡村青少年宫”建设,鼓励农民自办图书屋,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和先进文化的阵地。建设广场文化。推动广场文化向村镇廷伸,鼓励自办各种文化广场、文化健身中心、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节庆文化。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办好各种民俗文化节,扶持邵武南北调、城郊镇“三角戏”、沿山镇“钱棍舞”、肖家坊镇唢呐队、洪墩镇的河坊抢酒节、水北镇舞龙队和龙舟队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成为文明乡风的“动力源”。改造祠堂文化。积极探索先进文化进祠堂,不断增强文化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农村民主自治、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的载体,成为家民文化休闲娱乐的阵地,成为缅怀先贤未建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场所。发展休闲文化。倡导和鼓励农村利用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健身休闲、引导农民参与健身、体育竞赛等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市政府相关部门还常年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送书、送农技、送文艺、送医、送体育器材,有力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三是深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创建活动为结合点,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成员单位优势,有效融合城市、行业、单位和农村的创建资源,以城带乡,持续开展文明村镇竞赛活动,涌现出省级文明村镇6个、地市级文明村镇8个、县市级文明村镇62个,14个乡镇达到省级生态文明乡镇标准。创建各类服务“三农”文明示范窗口,从资金、物质、技术、等方面予以帮助为农民办实事好事,200多个(次)单位、750多人(次)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贫困家庭2300户。普遍开展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标兵户和星级文明户、文化户、科技户、卫生户等活动,评选表彰各类文明家庭(农户)2.23万户。突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管理问题。着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摊点评选,制止乱收费、假冒伪劣、坑农伤农等现象,使集市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的重要窗口。
三是社会环境创建抓得实
一是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从选调生、新提任和将待提拔、待任命的后备干部中选拔人员到信访局挂职锻炼,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组建林业、经贸、农村、城建、治安等多个信访项目组开展工作。启用信访网站,开展网上信访,成立全省首家律师咨询服务组,专业律师参与处理信访事宜。信访新机制强化了信访部门处理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省里下发排查的3件和本市排查的20件重复信访问题全部办理完毕,办结率100%。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信访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凝聚力。二是建立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治防控网络体系。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维稳信息员和维稳群众工作队,110接警服务向乡村延伸,在建成城区街面公共治安监控系统和学校门口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技防工程也逐步向农村延伸。各乡镇、街道全面开展“电话平安联防”活动,建制村、社区和联防户占总数的80%以上。依托乡镇党政110服务平台,完善了19个乡(镇)、街道信访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农村“六大员”直接面对群众、动态信息灵通的优势,全力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在全省“三率”测评中,群众对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6.58%,居全省第八名,在南平十县市中排名第一。三是平安先行创建持续推进。认真制定平安先行年度实施方案,专项制定“平安先行村居”、“平安家庭”等考评实施细则,围绕平安建设群众知晓率、群众治安满意率,进行再造势、再升温,群众的知晓率、满意率、参与率得到再提升。各乡镇街道根据特点开展多种类型的系列创建。如和平镇的“平安寺庙”、下沙镇的“平安林区”、水北镇的“平安家庭”、沿山镇的“平安墟场”、水北街道的“平安企地联防”等都各具特色,成效很好。全市有6个乡镇街道被南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先行”乡镇街道,54个行政村(居)被邵武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先行”村居。同时,还着力打造“诚信农村”,广泛开展“创信用村、做信用人、树信用风”活动,全市培育信用农户1.8万户,基层信用社全部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贷款授信额度2011年度就达9700万元。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49个。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0.3082亿元,增长24.25%。农村信用建设不仅提高了村民的诚信意识,也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的困难,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营造了人和气顺的社会环境。(邵武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