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专辑第1期
http://wmf.fjsen.com  2013-04-18 10:39:15 来源:省委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漳州市人大副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 吴景辉:   

突出工作重点  务求工作实效

 

一、突出道德实践,引导未成年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和文明学校考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表述,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精心策划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校刊校报、校园网站、黑板报、文化墙、广播站等阵地,形成浓厚氛围,长期耳濡目染,使未成年人熟知熟记、明确明白。要深化拓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抓好洒扫应对、认星争优、日行一善、节日小报、文明小博客等五项经常活动,抓好优秀童谣征集评选传唱、第二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美丽家园、美丽生活”宣传教育、“网上祭英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童心向党歌咏,“向国旗敬礼”等七项集中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身体力行“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

二、突出净化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要深入开展打击互联网及移动多媒体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打击网吧接待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取缔“黑网吧”;整顿图书、音像等文化市场;净化荧屏声频,严禁黄金时段播出不适合未成年人的节目,依法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坚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侵害校园的治安事件和违规经营行为,维护校园安定稳定。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大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力度,倡导文化工作者深入未成年人生活,把为孩子写书、作曲、拍戏作为神圣的责任。完善少儿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政策,支持优秀儿童文学、少儿歌曲、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奋进的精品佳作,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突出阵地拓展,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涵

要建立健全校馆衔接制度,推动校内校外教育资源互补,统筹安排好校外活动,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认真落实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政策。发挥好体育场馆、青少年宫、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作用,加强管理创新,提高活动策划水平,延伸服务范围,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采取流动少年宫、科普大篷车、巡回展览等方式,主动走进学校、社区(村),普及科技知识。要巩固提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文明单位挂钩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模式,推动全市乡镇中心小学实现全覆盖。同时抓好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试点,积极为孩子们搭建学、玩、乐平台。要发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指导辐射作用,推动各县(市、区)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分站,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未成年人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四、突出关爱帮扶,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制度,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组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创办“爱心屋”等形式,重点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开展关爱活动。要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建立完善流出地与流入地沟通协调机制,解决好他们的就学费用、接收渠道、学籍管理等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要关注流浪儿童问题,妥善安排他们的就学和归宿,依法打击强迫、诱骗、教唆未成年人流浪行乞和违法犯罪的不法行为。要切实关心爱护残疾儿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抓好西部助学工程,新办高中“宏志班”,把原中央苏区县部分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初中毕业生集中到市区优质高中部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五、突出机制建设,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合力

要把“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始终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扶持。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作为文明城市(县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评选的先决条件,发挥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和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的推动作用,建立市本级季度自评和县(市、区)年度测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要大力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单位,在经费及其他政策上给予扶持,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上一页 [1] [2] [3] [4] [5] [...] [8]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