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厦门三例器官捐赠已让七人重生 供受双方信息保密
http://wmf.fjsen.com 2013-04-11 09:06  苏奇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遗憾   厦门做得太少,技术难以成熟

为何厦门的器官都被送往福州呢?为何不能让厦门患者受惠呢?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我们当然也希望优先供给厦门的医院,这样可以避免长途跋涉增加不确定因素。但目前,厦门的医院并不满足移植条件,而福州很重视器官移植,技术也发展得更成熟。”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和眼科中心就成为首批“厦门市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机构”,分别具备肝脏、心脏和角膜移植资质。除了眼科中心的角膜移植一直在正常开展外,其他医院都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

“本来具备了移植技术,但因为刚开始找不到器官源,手术做不了。这样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手术量越少,越没有供体;长期不做手术,技术就成熟不了,更谈不上发展。”一名业内人士说。

原则   供受双方“不相识”,避免纠纷

据介绍,目前,器官捐赠遵循供受两方“双盲”原则,捐赠方和受赠方的信息都不能泄露,双方家属即便相遇也“互不相识”。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据悉,以前,器官移植双方信息是透明的,但有个别捐赠方家属在手术后多年,还上门找到受赠方,要求其提供经济补偿,理由往往是:“签协议时我又不在场,没有经过我的同意。”

但也有市民认为,这种情况只是极少数,还是应该让供受双方“相认”。一方面捐赠方家属可以知道亲人的器官充分发挥了作用,告慰亲人;另一方面,两家人说不定会因捐赠而亲如一家,不失为一件美事。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