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 从2003年3月16日第一次无偿献血,再到以后每半年一次的献血,10年间,他累计无偿献血19次,共7400毫升。他就是福州市第四中学的体育老师朱亨麟。
献血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9日上午,在学校的办公室内见到朱老师时,他刚忙完手上的工作。说起第一次无偿献血,朱老师记得那是源于一次电视报道的触动。“那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报道,说血站和医院常常处在‘缺血’状态,呼吁大家踊跃献血。”路过五一广场的献血站时,他便第一次踏上了献血车。“第一次只献了200毫升,但是看到血站发来的短信,说我所捐献的血液可以给需要的人使用时,还是感到非常自豪。”朱老师笑着说。
自此以后,献血站就成了朱老师每半年都要“光顾”一次的地方,每次一献就是400毫升。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在献血时状态好一点,朱老师会坚持锻炼。“还有清淡饮食,良好睡眠,都是要注意的问题,保证血液质量也是对用血者负责。”朱老师说,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一直不错,有时候看到电视或报纸上有献血的宣传,都会主动跑去血站要求献血。可是按规定只能每半年献一次,差一天也不行,好几次不按规定时间去,朱老师都被医生“赶”了回来。
“献血已经成了我每半年一次的习惯,虽然现在年纪渐渐大了,但我还会一直坚持献血,直到医生不允许献为止。”今年55岁的朱老师告诉记者,每次献血后,血站发送血液可以使用的短信,都让他十分感动,也成了坚持献血的动力。
2010年12月,朱老师累计无偿献血20次(献全血200毫升按1次计算,400毫升按2次计算),获得了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乐于助人的好老师与好同事
“朱老师一直是一名教学认真、责任心强的好老师。”福州市第四中学原校办公室主任刘老师对记者说,虽然朱老师以前并没有说起自己多年坚持无偿献血,但她并不感到意外,“这是一直热心助人的他会做的事”。
刘老师说,朱老师1980年毕业后就来到四中担任体育教师,性格开朗的他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平时同事或学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总是主动相助。”刘老师回忆起2005年10月的那次“龙王”台风,印象深刻。那时候天气恶劣,但学校只要有需要做的事情,朱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真的是爱校如家,让大家十分感动。
作为老师,他尽职尽责,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他更是亦师亦友。刘老师介绍,朱老师现在是四中高一年段的段长,在对待学生们的学习上,不失威严,但在生活中却是大家的好朋友,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朱哥’”。
希望更多人加入献血队伍
7本无偿献血证,记载了朱亨麟老师的10年无偿献血之路。他说,献血并不可怕,血液有再生功能,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希望无偿献血能成为更多人的一种习惯。
朱老师去献血时,常常能看到一些献血者,观望了许久之后却选择离开。他说:“在献血之前医生都会先进行转氨酶测试,也有一系列严格的消毒和取血程序,希望更多的人能克服心理障碍,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让这股‘正能量’越聚越多。”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