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八闽文明> 厦门 > 正文
厦门每年两万头死猪去哪了?死猪有"五条路"可走
http://wmf.fjsen.com 2013-04-09 10:4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化尸井

导报记者在养殖场采访时看到,化尸井就像一个地窖,又像一个 “水泥井”,一个大约20立方米的水泥砌成的地窖,造价在两三万元,底下铺了生石灰等材料,然后,大大小小的死猪就通过一个不到1平方米的口子被抛入这个地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厦门有几百个化尸井。但是,一个化尸井用不了多久就满了,通常一个井最多只能放100多头死猪。一旦满了,就要封上,重新花钱,再盖新的化尸井。

通常,化尸井大约20立方米,但也有例外,如岛外有的养殖大户建的化尸井大到80立方米一个,每个长4米、宽5米、深4米,可以处理好几百头死猪。

在多种处理办法中,化尸井处理在厦门最常见。据市农业局介绍,最近十年,从国家拨款,到厦门市财政投入,已经给了养殖户数千万元的补助,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养殖户建死猪化尸井。

化尸井能解决大批死猪埋哪的问题,但却是“缓兵之策”。因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散户,家里一共只养几十头猪,通常不会花几万元去修建化尸井,而规模在成千上万头的养殖户,井少了不够用,井多了又占地方。

用水泥砌盖而成的化尸井,更像是“一次性用品”,尸体腐烂以后,骨骸还占据空间,满了,就得封起来,再开一口井。

井越多,地越少,据了解,一头中型死猪,分解时间约为一年,周期长,且猪死亡时间不集中,也造成井的利用效果不高,化尸井一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分解完,到后来,谁也不愿意打开。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