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个仅1.8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存在着利益取向不同却高度重叠的四大功能区,即:5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居民生活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这四种功能之间的冲突直接导致了管理难度的加大。例如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本地居民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在鼓浪屿上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去年,鼓浪屿上岛游客多达1136万人,考虑到鼓浪屿的面积和封闭式的地理特征,岛上的游客密度可以说创造了世界之最。
而外来人口的涌入,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农村人口融入城镇后不可避免的趋势。现在,鼓浪屿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已超过常住人口的一半,岛上的巨大商机和生活条件还在持续吸引农村人口进驻。如何让这些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成为文明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和解决。
记者:鼓浪屿的矛盾复杂深刻,而您也提到,今后要“敢涉险滩,敢于碰硬”。那么,要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才能破解这些矛盾?
曹放:当前要做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健全管理体制。管委会正在提请市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和现实要求,研究建立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加大对鼓浪屿的保护力度。
二是推进执法机制创新。管委会和工商、行政执法、公安、街道等部门必须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建立联合执法的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并坚持与正面引导相结合,加强宣传,营造健康文明的执法环境。
三是科学调控客流。现在管委会正委托研究机构对鼓浪屿能够承受的游客总量再次进行科学论证,并对旅游景点布局、线路安排、价格设定以及预约制等调控手段加快进行科学论证。
四是出台实施相关法规规划。今年起,《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经正式施行,目前鼓浪屿正在拟定一系列操作细则,近期还将公布实施商业网点、户外广告、家庭旅馆三部专项规划。
五是探索建立公共治理机制。去年9月开始,鼓浪屿就开始探索建立居民、游客、商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六大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机制,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携手保护鼓浪屿的宁静与优雅。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