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清明节的文化解读 从物质到精神
http://wmf.fjsen.com 2013-04-03 17:4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自然到人文

“人为万物之灵长,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在与自然密切交流中,人们又感知到生命的发生与死亡是一个相依相存、相接相续的自然过程。生命的躯体可以生死,生命的力量却不息永生,由此人们在自然的春天感念着亡故的祖先,以追悼纪念的仪式召唤着生命的力量。”萧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清明节的认知。

农业社会强调人们之间的宗法关系与生死相依,祖先崇拜是农业宗法社会的主要信仰与精神支柱。在自然春天到来的季节,人们举行隆重的春祭仪式,对祖先亡灵礼敬纪念,“慎终追远”。伴随着庶民社会的成长,清明在唐宋以后,人文意蕴凸显。

正如著名人文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教授所说,纪念先人同时也是希望后人不忘自己、纪念自己,这种意念也就会激励自己,提升生命价值,延伸精神生命。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功、立言,而立德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因此,人们通过清明节的缅怀,获得生死情感的宣泄和道德生命的传承。由此可以说,清明是民众思亲情感的释放日,也是生命伦理的教育日。

萧放解释说,人们在清明时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的功德,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同时也是与祖先对话的机会。人们在祭祀仪式中,实现了家族历史与精神遗产的正向互动,促成家族子孙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操守的坚持与对俗规国法的遵守。

另一方面,清明是强固血亲根脉的重要节日。李汉秋认为:历史可以传承人类的生命信息,但国史和方志容量都有限,传统的家谱经过改造是个容量很大的载体,可以满足每家每户的需要,可以记载每个平民百姓的懿行嘉言,使之流芳后代,借以激励生人,教育子孙。因此,“清明节正是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契机。人们可以把个体生命置于祖辈代代相传的生命长链之中,作为长链的一环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找到精神安顿。”

萧放则表示,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在传统社会里,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牵挂着乡里庐墓。清明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人们一方面感念祖先亲人的恩惠,同时以培土、展墓、挂青的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

而这种根脉意识进而发展为对国家的牵挂,中国子民难忘故土的情缘至今依然。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而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两位专家还不约而同地强调,清明是悼亡节,更是重生节,传统清明节的主题是祭祀祖先与郊游踏青。自然节气引发人们的人文情怀,人们礼敬祖先,重温历史。同时,人们也借扫墓传统,郊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亲近自然。自然与人文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融汇并流,人们的情感、历史观念、自然伦理与社会伦理都能在节日中得到相应的满足与表达,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生命动力所在。

从物质到精神

李汉秋指出,我国传统节日,绝大部分都是:感自然节律而设,孕人文精神而丰。最早的起源都是感受自然的节律,顺天应时而设。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孕育了人文精神而丰富起来。清明节“慎终追远”的人文内涵就是这种发展历程最好的注解。

他说:“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不是上帝赐给的,是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从自己开始一代一代追寻上去,所谓“慎终追远”,也就是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这就是寻根意识。”他说。

“中华民族特别尊重祖宗、祖先,这就是敬祖意识,祖先崇拜。中国人把人生价值归结为光宗耀祖,不辱没自己的祖先,不做对不起祖宗的事。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根基生发出来的感情,是最自然的感情,是植根在人性中的感情,是与生命意识绑在一起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意识,积淀成中华文化,得到不断强化。”他说,“中华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最重人伦道德,由文化熏陶,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铸成中国心,中华魂。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异国他乡,永远保持着中国心,永远是中华儿女。大家同根同源同宗同祖同种同文。”

李汉秋特别解释说,这种“慎终追远”并不仅仅是对小家庭祖先的追忆,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的感念。

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追本溯源,一代代追溯上去,文明的始祖以黄帝为最重要的代表。祭祀黄帝表达了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寻根追祖的文化认同。今天,黄帝是一个共同文化的旗帜,民族凝聚力的标志。祭祀黄帝,是中华儿女一方面向自己的祖宗宣示;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要光大中华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记者 李韵)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