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读书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据媒体报道,“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长篇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中国孩子一学年读两部长篇小说的人不多,而且读的书普遍品质不高,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国龙也表示,每次在讲课或讲座时,但凡涉及经典名著,都会当场做小调查,但结果常常让他意外。“不少本应耳熟能详的作品却鲜有人知道,更不用说阅读了。比如,我国的“三言”、“二拍”,国外的《简·爱》、《呼啸山庄》等。要知道,我调查的对象多是人文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语文的中小学教师。”
由此可见,青少年远离经典已成为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其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而且,这种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能够经得起时光的淘洗。完全可以说,经典是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瑰宝,值得所有人珍惜。客观而言,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质、树立人的信念、开拓人的胸怀等多个方面,经典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哪个时代,年轻人都不应当远离经典;而要让习惯于读图的年轻人爱上经典,并非是个无解难题。在笔者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学校着手,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对年轻人的引导。
比如,阅读课上,老师可以选定一本经典,让同学们分段朗读,在读完若干页后,停下来进行讨论;然后,再读下去,直到把整本书全部读完。实际上,年轻人远离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未曾领略过经典本身的魅力;而当他们在引导下读完某些经典后,就会被牢牢吸引,从而深深爱上经典。待到那时,他们就会成为经典的忠实追随者,从经典中源源不断汲取营养。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