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归乡 与车夫“争执”路线
1988年9月18日,王老记得是离乡41年又两个月后,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他第一次重返故乡。王老带着妻小从香港转机到厦门机场,花费近五小时。
那天泉州下着瓢泼大雨,水淹没多个街道,王老的中学同学吴捷秋与众人蹚着水早早到酒店等候,并即兴吟诵一句“楼头听雨计归程”(在楼上,听着风雨声,计算着你的归程),焦急等待着王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时隔多年,同学再见,昔日年轻小伙今已年过花甲,令王老感慨不已,坐三轮车穿梭于泉州市区的大街小巷,眼中情景与王老手绘地图还有七成相符,没有大变动,让他备感亲切。
“我那天还跟三轮车夫争了老半天,叫他走市政府旁边的小路,我说你从这边可以到新门街去,他跟我争老半天说不可以,我说你给我走过去看看,结果那条路还在,就是金鱼巷,从这点说明我的记忆还不错。”王老说。
回乡路从艰难到便捷 他乐此不疲
王老拿出一沓表格给记者看,上面详细记载着他每次回来的时间和行程安排,从1988年到现在记录着377次跨越台湾海峡的不平凡历程。对王老来说,做记录最初是源于从事会计师工作的职业习惯,却让他和家乡贴得更近,也真实诉说着他每次回乡的不易。
王老说,过去回泉州都要经过第三地转机,韩国、日本、菲律宾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地方,他都因转机留下过足迹,回乡路途曲折,常要花费一整天时间,光来回路费就要好几千元。旅途劳顿并未减弱王老回乡的情感,他乐此不疲。
实现“小三通”后,王老坐飞机从台北到金门后,坐船到厦门,再坐车回泉州,来回花费还不到千元,省时、省钱又省力。以前王老多是几个月回来一次,现在每月就能回来两三次。
回乡喜会友 苦编族谱寻根
随着年纪渐长,王老越发珍惜在泉州的时光。每次回乡,除了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还应邀担任大学客座教授,热衷公益事业,他总喜欢探亲访友,只是现在聚会的人数越来越少,“以前同学会能凑个十几桌,现在人少得都没法办。”时间易逝,人易老,每每想起,王老感慨万千。
收集整理族谱的工作,在王老数百次的海峡跨越中也从未停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到海外到世界各地,还怀念我们的祖国,这是因为我们有族谱,他们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祖国,想着我们的故乡。”几十年来,王老到各地苦心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探访先人遗迹,为子孙后代寻根、溯源而修族谱。《增补龙塘王氏族谱》与《太原王氏通谱》是王老编写且已出版的族谱。现在,他的第三本族谱《泉州开闽王氏通谱》原稿已完成,现正在校对。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3-19古田水口中心小学同学以手绘漫画的形式倡导节约
- 2013-03-18志愿者手绘北渠“绿地图” 计划一年摸排20公里
- 2013-02-28手绘1182张漫画 纯情男自制"爱情白皮书"送女友
- 2013-01-29小伙手绘地图教你"走透"大嶝 内有"常用闽南语"栏
- 2012-11-30电梯内邂逅心动女孩 男设计师手绘海报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