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福州,才女何在?
http://wmf.fjsen.com 2013-03-22 15:13 郭大路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看看她们年轻时的风采。除文中八才女外,何振岱门下还有“八才女十姐妹”之称。左为八才女中的刘蘅,右为十姐妹中的王闲
福州的“才女集体”
王德愔生于1894年,是八才女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与最小的王真相差十岁。这八位才女都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虽然都未曾留洋,却对旧学一心向往,在她们成年后1930年代,“诗酒追随故老家”(王德愔诗),在民国初年福州一众硕学鸿儒的指导下,她们的诗词文学绘画都各有成就。1942年,八才女的作品结集成16开两大本的《寿香社词钞》油印本刊行,轰动文坛。
福州的才女并非横空出世,且不比名满天下的袁枚女弟子逊色。
在省文史馆出版的《黄任集》第235页中,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记载:“吾闽闺秀多能诗……每宴集,各拈韵刻烛,或遣小婢送诗筒,无不立酬者。女士立坛坫,亦一时韵事也。”黄任去世时是1768年,而袁枚的生卒年是1716—1797年,可见黄任记载的“能诗闺秀”,未必迟于袁枚的女弟子,由于她们多住三坊七巷,人们还把她们归为“光禄坊派”。可见福州出才女,早有传统。
如果说,福州八才女因为前辈闺秀“有所本”,那么,她们成为才女的另一大原因,是遇上了民初兴盛的旧学积淀。1920年,数十福州文人聚集跟从陈衍(著名同光体闽派诗人,主持编修过《福建通志》)学诗,结“说诗”社,每年公祭西湖宛在堂所祀之诗人。诗风之盛至少一直延续到陈衍去世的1937年。整个文化环境培育了她们古典文字的“底气”。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