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武状元奉旨建造江夏堂 古祠堂背后的人事、流年 2013-03-21 09:12 詹文 崔晓旭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我来说两句 |
清明、祠堂、先祖。虔诚焚香祭拜的,不仅是一个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的,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 |
东南网-海峡导报3月21日讯(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吴晓平/图)“我们的根在这里。”厦门79岁的黄金火,指着身后一座103岁的祠堂说。老人嘴里的“根”,是一座祠堂,里面摆放着先人牌位。 尽管里面牌位上的先祖老人没见过,老人的父亲也没见过。但每年清明,老人和海内外的宗亲们都会在祠堂里,虔诚祭拜。他们知道,这是黄氏祖先,黄家的魂。 清明、祠堂、先祖。虔诚焚香祭拜的,不仅是一个姓氏的祖先。寻根问祖的,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 清明将至,本报即日推出这组“清明·寻根”系列报道,探寻厦门百年祠堂背后的人事、流年,以及现在的生存状况。我们以期通过祠堂,寻找这座城市的人文脉络。 黄氏宗亲下南洋的出发地 黄金火嘴里黄氏宗亲的“根”,是江夏堂。 黄金火,厦门江夏堂黄氏宗亲会副秘书长。逢清明、中秋,他都会和其他黄氏宗亲一道,到厦门江夏堂寻根省亲。 江夏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是黄氏广大宗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的老建筑”。 “早些年,厦门周边的很多黄氏农民,放下锄头、扔下扁担,到江夏堂赊船票下南洋。”黄金火说,当时人们下南洋得买船票,但只要姓黄的人过来,可以直接到江夏堂赊船票。 因此,通过江夏堂下南洋的宗亲非常多,许多人后来寻根,都寻到了这里。 在黄金火的印象中,宗亲寻根规模最大的一次有600多人前来,单单境外的黄氏宗亲就组了好几个团,几百人从菲律宾、吉隆坡、金门、台中跨海而来。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