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作风转变可从一纸一灯始
http://wmf.fjsen.com 2013-03-13 10:54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3月7日上午,福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议起如何进一步落实好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省长苏树林代表讲述了三个小故事。

5年前,他赴台湾参观台塑集团。在创始人王永庆办公室,注意到三个细节。一是“纸”。王永庆办公室桌上的便笺纸,是由一张普通纸折成的四份,而集团的会议室里,每人桌前也只放这样一张1/4大小的便笺,据介绍这是为了节约。二是“灯”。台塑会议室屋顶的灯每组9只,但统统只安装8只灯泡,中间那只拧了下来,据介绍是为了省电。第三个细节关于“水”。卫生间洗手池的水龙头,均装有节流水嘴,水流很细,但足以洗干净。

这一“纸”一“灯”一“水”的故事,立时引来代表们的感慨。而“小细节是企业形象的最好广告”,这个5年的“历历难忘”,更引发人们的深思。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的举手投足来评估其素质,通过公共厕所来确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因为细节难以作秀,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一“纸”一“灯”一“水”的细节看上去很小,但它真实具体地展现了勤俭节约的企业文化、成本控制意识,也因此让人们对企业大生好感。

由此想到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作风就是党的形象的具体生动体现。中央制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段时间,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里,全面掀起“反浪费”行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有所好转,大手大脚的行为得到约束,但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反浪费”甚至勤俭节约的潜力有多大?人们也在担心。或许,这也正是代表们普遍认为应该“借鉴企业,从细处做起”的原因所在。

对一个企业来说,勤俭节约或许只是一种控制成本的初衷,但当这项规定成为公司员工的自觉行为,勤俭节约就成为了企业的一种文化;勤俭节约的做法,也就从强迫变为自觉。

企业如此,政府如是。从一张纸、一个灯泡、一滴水开始,“厉行勤俭节约”绝不是放在口头上,“改进工作作风”也不只在报告里,而要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于日常环节中,简化各种接待费用和程序,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只有通过制度保障来促落实、抓监督,让好的工作作风从制度规约上升为勤俭文化,群众才能更真切感受党风政风的变化。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