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独守一山村 泉州农村"空心化"加剧 2013-03-11 08:50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
洋山村,一个坐落在德化县的小山村,如今,因为城镇化的冲击,71岁的黄景星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村民。 |
安溪蓬莱福山村,青壮年大多进城务工,只剩老人妇孺留守村中。 分析篇 传统生活难抵城市“诱惑” 德化葛坑镇下玲村村支书黄升锹表示,洋山自然村的衰败跟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洋山村距离镇区较远,又处于山中,要出门得先走1公里左右陡峭的山路,再沿着公路走两三公里才能搭到车。然而,班车少,万一搭不到车,村民走路到镇区则需要两个多小时。 安溪县大坪乡副乡长谢建全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农村劳务输出机会增多,农民增收途径多元化,这些正是“空心村”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空心村”是社会经济大步发展后,广大农民自我选择的结果。农村大量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其打工挣钱的收入,高于种田务农的收入,另外,还能够接触在农村所无法想象的现代生活。于是,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而是争取在城里过上与祖辈不同的生活。 建议篇 老村庄要“保得住更要活起来” 李子蓉教授是泉州师院城乡规划专业主任,长期以来,她一直在关注村庄消失的现象。她认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工程,对于村庄的保护,除了要“保得住”,还要让其“活起来”——比如,可以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休闲、吸引乡贤二次创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让老村庄焕发新活力。 李子蓉说,随着社会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村庄建设体系得到更新,以传统农耕模式为基础的村庄布局和结构逐渐被打破,但一些村庄并没有真正与当前社会经济同步发展。除保护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村庄外,整体的村庄环境应当得到全面有效的改造,以适应新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还要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或循环农业来创造财富,谋求发展,这样才能给村庄注入新的活力。另外,还应完善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