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惠安明清古建筑群 改写闽南“出砖入石”历史?
http://wmf.fjsen.com 2013-03-07 16:38  吴月芳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马槽

院前一堵斑驳老围墙 改写“出砖入石”历史?

与周边正在开发的高层现代建筑相比,沈厝古厝群(含祠堂)燕尾脊顶,坐东朝西,南北走向,带有明清建筑特色。古厝群占地约6000平方米,包括祠堂、文辉旧厝、东厝、大厝、乌门五幢古厝。

大厝正面的一堵斑驳的砖石古墙,引起前来参观的文物专家注意,“这就是闽南典型的出砖入石风格,如果其修造年代确却的话,对闽南古建的历史意义非凡。”常年从事闽南古建研究的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说,泉州建筑的“出砖入石”风格,是明代1604年大地震灾后重建时,泉州城百姓对碎石头加以利用,修筑屋墙,从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而据史载,这处古厝群最早修建于明代1538年,这也意味着出砖入石要往前推几十年了。”

而其中一座大厝正院梁柱的“简柱造”技艺,更加稀奇,“房子中央放置巨大的横梁,为了让庭院视野更加开阔,减少了竖柱数量,这种工艺在泉州开元寺也运用过,没想到在这里也发现了。”一文史专家说。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