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漫步永春五里古街 倔强的人仍在坚持传统工艺
http://wmf.fjsen.com 2013-02-26 21:15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庄先生展示自己制作“火洋篮”的老手艺
倔强的人在坚持传统工艺
在八二三西路,我们访问了一家做竹编生意的老店。店主庄老先生说,竹编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几十年来,他都一直在为各地的顾客编着竹篮、竹篾席、竹桶,“卖了多少记不清了,以前生意很好,现在相对清淡一点,基本上都是老顾客来定做的。”庄老先生拿出一只刚做好的“火洋篮”给我们看。篮子很精致,造型好像是古代“兜头衣”的头帽一般,漆光滑亮,侧面还有“昭圣宫”字样。“以前像我这样的竹编店有不少,现在只剩下这家了。我还会继续做下去,这老手艺不能丢。”庄老先生说。
在阔庭巷附近,我们拜访了80多岁的洪软(闽南话)老先生,他开着一家木竹器行。洪老虽然有些耳背,但是说起店铺历史却是滔滔不绝:“祖上洪文穆(闽南话)带着族人到这里开店,到我这代已是三代人。家族一共创下了三个店号——‘泉和兴’、‘福和兴’和‘古和兴’,旗下有竹行、杉行、粮行、瓷器行等多间店铺。”洪老称,离阔庭巷不远以前有条溪流直通桃溪,这条溪名唤“小溪仔”,店里先到德化、大田等地采购货物,经过加工后,再用船从“小溪仔”、桃溪运至泉州、厦门甚至南洋等地去贩卖。“祖宗创业十分不易,我们现在还守着这三个店号,不让它们消失。我现在靠做些木器、竹器维生。我的孙侄辈们也在做着同样的努力。”
刘建德先生也称,桃溪和“小溪仔”是五里古集市最重要的水运渠道,以往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从这里进出。
令人惋惜的是,五里古街上的不少商铺已被时光冲刷得无影无踪,有的虽然门面还在,但是大门紧锁。可幸的是,徜徉古街,古建筑格调依然,历史韵味还在,还有倔强的人在坚持自家传统的工艺。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