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朝战麦克阿瑟妄言:投二三十颗原子弹炸中国
http://wmf.fjsen.com 2013-02-26 20:0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麦克阿瑟甚至狂妄地建议,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他认为,采取这些行动,将严重削弱并大大抵消中国进行战争的能力,从而不仅能确保在朝鲜的胜利,而且还能把亚洲从它面临的灭顶之灾中拯救出来,否则,就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产生严重的后果。

  有一条美国从未公开承认过的秘闻,但战后解密的美国陆军档案资料证明了此事:1950年底,麦克阿瑟曾提交一份“迟滞目标”清单,他估计需要26颗原子弹,其中用4枚原子弹轰炸“敌人进攻部队”,用4枚原子弹袭击“敌人空军的重要集结地”。

  麦克阿瑟的我行我素再次引起英国等盟国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担心,当时已能生产原子弹的苏联也提出强烈抗议,“炸弹也可用炸弹回敬”。杜鲁门不得不亲自出面阻止麦克阿瑟的冒险行径。

  1951年1月15日,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官、空军少将奥唐奈尔被免职。奥唐奈尔是麦克阿瑟原子弹轰炸的公开支持者之一。他对记者证实了人们的猜测,东京战略轰炸指挥部曾经计划在“敌人”的心脏实施原子弹轰炸,只是“我们从没有得到准许”。

  奥唐奈尔被免职后,空军部长提出重建空军,并说明其目的在于使华盛顿的空军参谋长能够“指挥”而不仅仅是“监督”在前线的作战部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空军部长的议案是针对麦克阿瑟来的。正如美联社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空军部长没有明说,但毫无疑问,要求空军重建的目的之一在于使华盛顿在应用原子弹问题上拥有最后一刻的决定权。如果装有原子弹的飞机在遥远的空军基地已经起飞,它也能在认为不必要的情况下使它停下来。

  但是,杜鲁门仍不能使麦克阿瑟安静下来。麦克阿瑟不仅依然随随便便向报界谈论原子弹问题,更为严重的是,1951年3月,正当杜鲁门政府精心策划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之时,麦克阿瑟又抢先发表了一项旨在阻挠这一努力的公开声明,大肆吹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对中朝方面进行新的军事恫吓。

  杜鲁门忍无可忍,觉得除了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以外别无选择。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解除麦克阿瑟远东军总司令及“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艾森豪威尔:可以试验一下原子弹的效力

  195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此时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已两年。两年中,美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美国在朝鲜一年的兵员和物资的消耗比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年消耗多一倍。其物资消耗平均每月为85万吨,几乎相当于当时美国援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年半的数量。本来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可是它却在侵朝战争中动员了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1/2,还动员了英、法等国一部分军队,由入朝时的42万增至69万。这在战略上是轻重倒置,主次倒置。虽然如此,仍感兵力不足。再往朝鲜增兵已十分困难。英、法等国则更不愿意再往朝鲜增兵。美国付出代价如此巨大,胜利十分渺茫,和谈亦不见希望。这引起美国人民强烈不满,反战、厌战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乘机抓住朝鲜问题攻击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

  1952年10月,艾森豪威尔在底特律发表演讲,声称如果他当选总统的话,将亲自前往朝鲜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他后来还许诺:“只要还有一个美国士兵在朝鲜面对敌人的炮火,那么,光荣地结束朝鲜战争,寻求体面的世界和平,就必须是新政府第一位的、紧迫的和毫不动摇的目标。”正是靠了这些诱人的保证,艾森豪威尔最终赢得了总统大选。

  但艾森豪威尔从朝鲜回到美国以后,态度马上发生大转变。他在1952年12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而只能用行动---在我们自己选择的情况下实行的行动。”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