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英都“拔拔灯”闹新春 已有500多年历史 2013-02-20 10:1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
春节期间的南安英都,可以用“多”字形容,灯多、人多、队伍多。 |
灯阵在大街小巷穿梭 本报讯 (记者 黄雅珊 陈晓东 戴涵琦 通讯员 洪宗洲文/图)灯阵如火龙起舞,人群似潮涌翻腾。昨晚,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英都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在南安英都昭惠庙前举行。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英都,每年最热闹的不是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九。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因为种种原因,来不及回家过春节,但是都会努力赶在正月初九前回来,加入“护灯”行列。 记者昨晚在现场看到,24条近百米长的粗大缆绳上,悬挂着数十乃至上百盏红灯笼,组成了24阵“灯龙”。每阵的最前头,由一名年轻小伙子肩负绳索作拉纤状,弓身前行。在他的身后,则是盛装的男女老少紧扶灯绳“护灯”。灯阵所经之处,家家户户欢欣鼓舞,燃放烟花“迎灯”。在整齐响亮的“号子”与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灯阵缓慢地穿梭在镇区的大街小巷。每阵“灯龙”之间,拍胸舞、花鼓队、舞龙舞狮、南音管弦乐队等闽南民俗表演异彩纷呈,整个活动从傍晚6时左右持续到晚间10时多。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第6灯阵“洋顶”与其他23阵有所不同,它的灯源由充电池提前充满,可以满足所有灯笼亮四五个小时,“相对其他灯阵采用电机现场充电的方式,显得更环保。”昭惠庙管委会主任洪林桂认为。 据悉,“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是南安市英都镇英溪流域一种特殊的民间灯会。历经发展,这项民俗活动定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拔拔灯”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