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常有提线
木偶戏表演
福鼎的木偶戏班人数一般在10人左右,演出时,台前2至3人操纵戏偶,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分担拉琴、吹奏、打击乐伴奏。唱腔以京调为主,说白有地方方言、浙南腔,也有的根据演出地观众的方言特点夹杂汉语、畲语等。操纵木偶者还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腔调、说唱,一身多能。
每逢节庆时节,分布在城镇、山区和渔村演出。每年农历“六月六”,点头镇天一宫都会请木偶剧团上演《奶娘传》剧目,一般演出七天七夜,周边村民全都提倡吃素,以示对神灵的敬仰。点头镇中湾宫每年也于该宫供奉的五显灵官大帝诞辰日公演神戏供当地村民免费观看。
福鼎市区各社区及贯岭镇茗洋、汾关等村也时常可见提线木偶戏表演。沙埕镇大白鹭、水澳等渔村均会于每年的普渡节或做大福期间上演提线木偶戏。福鼎市新荣庆木偶剧团还把富有福鼎地方特色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与福鼎白茶典故相结合,改编成《太姥娘娘传奇》木偶剧目晋京参加汇演。
该戏种存在市场和传承危机
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形式日趋丰富多彩,有演员由幕后操纵转入前台,也有真人与木偶同台演出,演出剧目也日益丰富。而提线木偶戏随着木偶艺术事业的发展,一些剧团对舞台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扩展了演出区域空间,如浙江省平阳县一些木偶剧团在福鼎演出时,往往拓宽了舞台的宽度和高度,表演者可站在天幕后的高架上(也叫天桥)进行表演,木偶提线加长至2米以上,使提线木偶飞天遁地、腾空跳跃自如。而福鼎提线木偶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戏师爷(也称祖师爷)戏偶面相独特,表情滑稽。
据了解,福鼎提线木偶戏目前尚存在着市场和传承的危机。业内人士分析,福鼎提线木偶戏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其本身也有着比较原始、粗糙、单薄等弱势,比不上那些五花八门的时尚艺术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文艺百花园的竞争中逐渐萎缩。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当前福鼎提线木偶戏随着木偶艺术史料的逐步消失,一些木偶艺人苦于文化的欠缺或存有行业保守观念,加之史学家们对木偶艺术的轻视,提线木偶戏艺术至今没有专门的著作,也没有全面的记录文字,而是凭一代代口授心传。因许多表演艺人年纪老迈或离开人世,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等原因,提线木偶艺术存在着很大的传承危机。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