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做法
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落实高标准、严要求,着力从健全机制、提升素质、优化环境、深化创建四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落实“五个到位”,着力健全齐抓共创的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关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目标管理到位。认真制定“十一五”、“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部门将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与干部提拔任用和单位、个人评先评优、评选劳模相挂钩,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
2、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闽侯县2009—2011年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规划》及每年工作计划,专门设立创建文明县城领导机构及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由文明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制定了点评、监督、奖惩等措施,有效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动员会、协调会、现场办公会议,检查督办、研究解决创建资金、人力、物力及重大的协调事项,并严格实行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3、部门联动到位。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县文明委的协调指导下,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创建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委文明办及时协调、指导、督促、沟通创建工作情况,不定期向文明委领导汇报工作进程。公安、交通、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条块、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突出解决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饮食卫生、乱贴乱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问题,城区社会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4、宣传发动到位。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把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文明县城的知晓率、参与率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县电视台、闽侯乡音开辟“争创文明县城”专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跟踪报道县城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进行曝光,并督促整改。县委文明办通过手机短信、致县城居民的一封信、沿街电子显示屏、户外公益广告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好习惯,提升公共文明指数水平。工青妇、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县城,共建美好家园”、“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5、投入保障到位。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做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增长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有力确保创建经费的需要。同时,本着利民、惠民、便民的原则,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群众急需办的民生项目,抓紧抓实,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两年来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30多项,投入资金6.38亿元;县文明委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用于补助“激情广场”、科普宣传栏、科普影视室等基层宣传文化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达150多万元。
(二)实施“五项工程”,着力提升市民良好的文明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紧紧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核心环节,把培养干部群众现代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塑造市民良好的“精”、“气”、“神”。
1、大力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一是突出主题。各级党委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理论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挥县委中心组和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带头作用,采取“抓龙头、树榜样、带基层”的方式,全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两年来,共集中学习讨论3000多人次,撰写学习心得2000多篇;征集120多篇调研论文,其中有20多篇在省、市级的评比活动中获奖,多篇文章被理论刊物采用。二是创新形式。通过积极推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三个一”(即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以上、自学一本书、下乡辅导调研一次),广泛建立基层理论示范点,成立村镇理论宣讲团(队),创新“手机党课”、“理论在线”等理论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武装工作。三是注重实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党政代表团到全国文明城市江苏张家港和浙江长兴县参观学习,并带头撰写调研文章,柯书记《探索“十二五”期间富有闽侯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发表在“福建日报”、“闽都通讯”上,对推动全局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理念武装同推进日常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有机结合,全县上下形成了万众一心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大力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提升人文和谐水平。一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庆祝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以“爱我闽侯、富我闽侯、美我闽侯”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组织开展“闽侯精神”征集、讨论活动,进一步凝心聚力、鼓舞斗志,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智慧。二是落实公民道德纲要。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制定公民道德建设规划,闽侯电视台、闽侯乡音开设道德教育专栏,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讲文明、树新风,争当文明市民”、“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闽侯人”、“文明礼仪伴我行”、“公共文明好习惯”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深化“四德”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推动公民道德20字基本规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三是实施阵地育人。举办“昙石山讲坛”系列活动,组织“闽侯名人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公共礼仪常识”等专题讲座,引导传承经典历史文化、推广市民文明礼仪常识,提升文明素质,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充分发挥市民文明学校、农村文技校等基层宣传思想教育阵地作用,突出抓好“一刊、一栏、一角”载体建设, 编发市民文明常识等宣传材料8万多份,广大市民文明意识不断增强,遵守秩序、和睦互爱、爱护公物等良好品德蔚然成风。
3、大力实施榜样引导工程,培育核心价值观。一是培育模范人物。以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闽侯县“首届道德道德模范”、“十佳公务员”、“人民满意公仆”等评选活动,大力培育群众身边的典型。推出“人民满意公仆”县国税局局长郭爱莲、青口镇司法调解员李为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王斯义、诚实守信农民工王依花等先进典型。二是推荐身边好人。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各基层党委每月推荐“身边好人”1—2人,全县目前共推荐“身边好人”130多名,向市里推荐了55名身边好人候选人。县环卫工人冯昭兴成功登上中央文明办组织评选的“中国好人榜”。三是传播先进典型。全县组织道德模范宣传活动,通过在闽侯乡音报刊登介绍“模范人物”、“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县电视台专访活动,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力营造崇尚道德模范、热爱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4、大力实施文化教育工程,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一是推广普及科技知识。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闽侯县政府网,开通“闽侯科技信息网”,进一步改善了科技传播手段;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投资1.18亿元,实施校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44个,建筑面积7.5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农远服务覆盖率达100%,全面完成农远工程省首批试点县任务。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两年来,通过绿色证书培训1000多人;与9所省市级文技校开展联合办学,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1500多人,2010年社区教育工作被确定为“省级实验区”。三是培育文化氛围。建立网吧监控系统,健全“扫黄打非”的长效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强化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获得17项冠军,总分列83个参赛队第1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各文艺社团创作的文学作品在省、市级以上发表12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280多幅,在省、市展出发表60多幅,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5、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一是抓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闽侯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整充实联席会议成员,每半年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总结经验;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重心,展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保证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二是抓部门联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扶困助学活动,成立“关爱工作团”,实施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辍学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的帮扶、助教活动。由县妇联、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共选聘了300多名“爱心妈妈”,我县大湖乡大湖村的留守儿童之家,成为第一批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维权岗”活动,全县设立“优秀未成年人维权岗” 17个,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夯实教育平台,从公、检、法、司等部门选派了50名干部到学校担任法制副校长,实行一校一警制,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加强综合整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制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的违法行为。三是抓载体活动。创新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知荣辱、树新风、促成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讲礼仪、感恩情”、“迎特奥,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道德修养,规范文明言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组织开展大型传统成人礼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四是抓平台建设。加大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学校文体资源优势,挂牌成立的“乡村少年宫”56家,发挥校园的育人功能,丰富未成年人课余文化生活;推动建立县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白沙湾军博园国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质量,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实施未成年人“四点半”关爱工程,组织爱心志愿服务队,积极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课内、课外各种服务,深受广大家长欢迎。建立“闽侯县救助管理站”,做好孤残儿童、流浪儿童、弃婴救助、安置和保护工作,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查处企业使用童工现象。重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在全县广大中小学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辟“知心室”、开通谈心热线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及时解决特殊学生的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