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供求数量悬殊 很多患者苦等救命
晨报讯 (记者陈淑君)“等待者和捐献者之间的比例为150:1,就是说150个等着救命的患者中,只有一个人能获得移植机会。”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月8日,厦门市器官捐献刚刚实现零的突破。一名42岁中年男子捐献出肝脏、肾脏、角膜和遗体。家属强烈要求,不透露任何信息。在强烈要求的背后,是由于整个社会器官捐献的氛围尚未形成,家属还有种种顾虑。
器官移植面临“无米之炊”
自2010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作为首批十个试点省(市)之一的厦门,实现遗体捐献26例,眼角膜捐献15例。2006年至今,厦门实现遗体捐献45例,眼角膜捐献21例,器官捐献2例。但相比庞大的患者需求,缺口依然很大,很多患者只能在等待中死亡。
“捐献的人太少了。器官短缺是器官移植迅猛发展的瓶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张燕林主任介绍,厦门市目前维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近千名,每年还要新增两百多名患者。肾移植被公认为是治疗尿毒症的最佳方法。但是因为器官紧缺,一年只有一两个患者做移植手术,不到1%。张燕林坦言,放眼全省,每年也只有十几例肾脏移植。
除了肾以外,肝、心脏等器官移植也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现在就是供体的问题。”第一医院院长姜杰告诉记者。据悉,厦门市肝病高发,需要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很多。早在2005年,第一医院就已经成功开展了肝脏移植手术,然而从2007年以后,该院就再没做过一例移植手术,原因就是没有肝源。“大部分都是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人,但都因等不到肝源,无法做移植手术。肝脏功能丧失后,只能面对死亡。”医生说。
告别仪式。通讯员 供图
“死亡教育”缺失
除受传统风俗观影响外,“死亡教育”的缺失也直接影响捐献。在厦门市乃至全省,遗体捐献例数都比器官捐献数量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到红十字会表示捐献的都是老人。即使明确有意愿,到最后器官往往已经无法使用。
“在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上,老人还能坦然一点。”张燕林告诉记者,在国外,如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采用领取驾照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制度。一旦当事人发生意外,就能第一时间开展移植。但是在我国,领驾照时登记器官捐献,不少人都会觉得不吉利。同时,考虑到传统观点,我国目前推行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献。而在国外,脑死亡供体已经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1-14厦首例器官捐献顺利完成 捐献者肝脏已成功移植
- 2013-01-11福建已有1441人登记遗体捐献 已实现器官捐献6人
- 2012-12-18“福建好人”吴天真:义诊十五载 捐献千万元
- 2012-11-16南安梅山镇七旬退休教师想捐献遗体 如何申请
- 2012-10-21福州招募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志愿者 可拨电话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