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琳
厦门晚报讯(记者 郭文娟)39岁,生命就戛然而止。出殡那天,婆婆执意要送她到天马山,旁人劝老人家:“按照风俗,长辈是不能送晚辈的。”婆婆哭着不肯答应:“我就剩这么一次机会看她了。”生命不长,但她活得很认真,为人女,为人妻,为人师,为人友……每一个角色都尽职尽责。她是厦门市第九幼儿园教师邱琳琳。2012年11月28日,她因脑溢血医治无效离世。
她去世之后,许多市民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感谢她,市民刘女士一直念叨:“邱老师为人非常好,班上近40名孩子,她对每个孩子都很好。”出殡当日,很多孩子已经从幼儿园毕业的家长自发赶去送她。
善
做的好事很琐碎,却感动了不少人
她的身体一直不好,但她的心思特别细腻,对待他人更是体贴入微。同事、朋友有个头疼脑热,她只要知道了,一定会放在心上,帮忙推荐医生,提醒该吃些什么。看到保育员光着脚冲洗教室,她也会叮嘱:“穿上鞋吧,小心着凉。”好友的女儿要学钢琴,她主动打电话:“我家的钢琴暂时没用,你先搬回去用吧,省得一下子投入那么多。”
大家都说,日常生活中很多琐碎小事,即使你不告诉她,她常常会自己留心,尽她所能帮你解决,很多人都得到过她的照顾。她还经常给四川麻风村捐款、捐物,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她曾说,能当个慈善家是最好的,要把爱留给人间。在这点上,她和先生非常一致,两人都笃信佛教,先生特别能理解她,他说:“佛经里常说要大爱、慈悲,要怀感恩之心,感谢生命,感谢身边的人,她就是这么做的。”
而他俩的爱情也让人欣羡不已。相识之初,她就将自己不能生孩子的状况如实相告,先生选择了相守,他把这个归结为“缘分”。夫妻俩非常恩爱,结婚这么多年,天天牵着手同进同出。她住院期间,同事去看她,一出门就感慨万千:“她先生看她那个眼神,哎哟,真是说不出来,那眼神包含多少爱啊!”为了照顾她,丈夫考取了国家级营养师,自学了很多中医护理、调养知识。夫妻俩都是很有善心的人,学的这些知识也用在别人身上,遇到有朋友、邻居中暑需要刮痧,一个电话过来,两人立马过去帮忙。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02电梯里那不被想念的味道
- 2011-05-106年来坚持捐钱 北京好人回信:因想念你和你的孩子
- 2010-11-25我想念你——照片书信见证巴金和冰心的世纪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