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第12期
http://wmf.fjsen.com  2013-01-09 17:03:31 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将乐县大力推进农村“幸福成长工程”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多、留守儿童多的问题,将乐县于2007年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全县11个乡镇16所中小学3100多名寄宿学生吃、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好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今年春季开始,将乐县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幸福成长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并重。为每所农村寄宿学校配备“一房五室”:一是建洗衣房,配备3台以上全自动洗衣机;二是建心语室,各校设立心语室,确定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帮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下化解心理矛盾;三是建卫生健康室,配好基本设备和药品,为学生提供日常保健,聘请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治疗,开展卫生防疫和保健讲座;四是建活动室,利用现有音乐、舞蹈、美术等功能室,添置电视、棋牌等设施,开展器乐、民间舞蹈、手工刺绣、演讲技巧等活动,为寄宿生、留守孩及小学低龄学生提供课外活动场地,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外活动项目;五是建“亲情联系”室,内设网络视频10台、电话2部,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视频聊天一次,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培养亲情;六是建阅览室,定期更换与充实读物,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结合课堂教学和兴趣爱好,推荐阅读书目,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并重。全县各乡(镇)本着便于学生劳作和安全管理的原则,按每校不少于10亩的标准,在学校附近提供连片、立地条件好、排灌方便的耕地作为学生的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县农业部门负责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必要的物资支持。各乡(镇)农技站站长担任学生劳动技能培训校外辅导员,负责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训、指导。教育局建立了“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种植情况”监督机制,各校每月报告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种植情况,内容包括基地蔬菜种植情况、学生劳动锻炼情况、蔬菜收获丰富餐桌情况等。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初中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劳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周参加1次以上劳动。

三是监管监护与亲情温暖并重。生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聊天、谈心、活动,与其班主任、课任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向其家长反馈和做好学生成长记录。为每一名寄宿生进行“幸福成长记录”,每周与所负责照管的学生进行谈心,每旬与家长联系一次,做到了“起居饮食细致照料,生病时及时看护送医,寂寞时谈天谈心”,给孩子们以家庭的温暖。由教师志愿者任留守儿童、小学低龄学生的“爱心家长”,做到“四个一”:每月一次亲情联系电话、每学期送一本课外读物、每学期陪伴一次活动、每年过一次生日。

四是学校管理与社会教育并重。加强学校管理。各校从现有教师中挑选有责任心、热心于生管和食堂工作,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教师担任学校生管教师和食堂管理人员。100人以上寄宿生配备4名生管教师和2名食堂工作人员。聘请2名炊事员、1名卫生保洁员。今年5月开始200名以上寄宿生农村学校再增加2名生管教师,增加2名生活辅助员。生管和食堂管理教师享受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待遇,单列评聘中、高级职称,每年划出10%先进教师的比例表彰优秀生管教师。推动社会关爱。聘请“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企业界爱心人士和社会志愿者为义务辅导员,对周末、假期返村的学生进行思想动态的跟踪管理;各乡镇组织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爱心人士等代理寄宿生、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做到“四知晓”和“四沟通”。“四知晓”:知其个人、家庭、班级和教师情况;“四沟通”:与寄宿生、留守孩父母(或代管人)、教师及本人沟通。全县目前共有953位“爱心家长”与1042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已聘请132位“五老”作为代理家长或义务辅导员,为学生幸福成长提供优质的家长式服务。(将乐县文明办)


上一页 [1] [...]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