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总第176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2年9月30日
目 录
〔重要消息〕
苏树林省长对《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作出重要批示
省文明委召开全省“迎接党的十八大、推进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视讯会议
〔本刊特稿〕
立足创建高起点 保持发展高品质
——关于三明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三点体会
〔一把手谈创建〕
涵江区委书记 沈伯麟: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进文明城区创建
〔公民道德建设〕
闽侯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措施好
〔城市文明创建〕
宁德市积极运用测评结果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行业文明创建〕
龙岩人保财险分公司多举措推进文明行业建设
〔农村文明创建〕
龙海市“五个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芗城区“三关爱”落实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帮扶工作
〔志愿服务〕
南安市检察院“一点四进”推进法制志愿服务
〔情况通报〕
201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承建学校名单
“2012,我的志愿梦想——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援助计划”首批入选项目名单
全省首批关爱未成年人“牵手行动”示范志愿服务站名单
我省8月份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重要消息〕
苏树林省长
对《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作出重要批示
本刊讯 9月18日,省长苏树林对《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作出重要批示:“‘开心学习、快乐成长’的理念很好。希望《海峡教育报》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将《海峡教育报》办成学生爱看、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报。我看了《成长专刊》,学生们的文章很好,郭圳烽同学的《输人不输阵》很值得一看。建议《专刊》版面更鲜活些,更适合青少年的特点。”
《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由省委文明办指导、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协办,2010年3月起试刊,正式创刊于2011年9月。创刊以来,专刊以“开心学习、快乐成长”为宗旨,坚持“学生办报、办学生报”的办刊特色,通过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学生记者站、培训学生记者、报社采编人员进校开展新闻写作培训、带队开展新闻采访实践、报纸免费赠阅等形式,推动专刊进机关、进校园、进班级。一年来,全省共有15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学生记者站,5000多名优秀中小学生成为小记者,采编人员带领各地学生记者开展社会新闻采访活动30余次,发表学生作文、书画、摄影等各类作品2000多篇,其中,“发现身边的‘美德少年’”、百名学生记者“走基层—文化行”、“我看福建精神”征文等活动反响热烈,收到了良好成效。闽侯一中学生吴铭丹、施心羽、陈本煌等3名学生记者采写的《艺术扶贫——用艺术为梦想脱贫》一文,获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好新闻评选三等奖,福州十九中七年(15)班学生记者江馨舒的作品《使用棍棒是无能的父母》获第十八届(2011年度)福建新闻奖言论类三等奖,是本届福建新闻奖中唯一的未成年人作品。为使专刊广覆盖、常运用,省委文明办于2010年至2012年,每年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经费中拨给50万元支持办报,同时,把“支持《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办刊活动”,列入2012—2013年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积极推动专刊常态化发展。目前,专刊每周期发赠报数达4万份,基本实现“县县有覆盖,校校有班报”。
苏省长批示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高度重视并批示指出,苏省长的重要批示,是对我们的鼓励,但更多的是鞭策。希望“专刊”认真贯彻落实省长的重要批示精神,将版面编排得更鲜活,文章更有特色,真正将“专刊”办成伴随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省委文明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深入贯彻苏省长、袁部长重要批示精神,省委文明文明办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认真学习苏省长重要批示精神,并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苏省长、袁部长批示精神,并形成提升《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办报水平的意见方案。会议商定了召开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参加的办报座谈会,研讨提升报纸鲜活度、可读性的措施方法;进一步优化栏目设置,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设置“乡村学校少年宫”、“文明小博客”精彩博文、“日行一善”日记选登、“节日小报”、“小小志愿者”、“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向国旗敬礼”、“国旗下讲话”等栏目,以进一步推进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办报路子,转变经营理念,多方面争取经费支持,进一步扩大报纸社会影响力。
早在创刊之初,办刊工作就得到了省领导的大力支持。2011年7月22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就办好《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作了“积极支持打造一份受青少年欢迎的报纸,可联合组织一些活动,推动在中小学的发行”的批示。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海峡教育报·成长专刊〉宣传运用工作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色舆论平台的通知》,推动办刊工作。
省文明委召开全省“迎接党的十八大、
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视讯会议
本刊讯 9月19日,省文明委召开全省“迎接党的十八大、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视讯会议,回顾总结全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情况,研究部署进一步广泛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相关工作。省、市、县三级文明委各成员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省创建文明行业各参赛行业省直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近5000人在主、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委秘书长、文明办主任马照南出席大会并讲话。他指出,近年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已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品牌项目,在喜迎国家大事喜事、激发昂扬向上精神风貌、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凝聚民心民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把它作为弘扬践行福建精神、提高文明创建水平、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基层基础开展工作,注重实际实效设计项目,“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目的更加明确,载体更加丰富,力度更加强劲。
马照南强调,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持续推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面深化拓展,以文明创建的优异业绩迎接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要深化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兴起“做文明有礼福建人”的热潮;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兴起群众性文化活动热潮;要深化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兴起学习道德模范的热潮;要深化家园清洁和文明交通行动,兴起城乡环境秩序整治的热潮;要深化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行动,兴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热潮。
马照南要求,要强化组织,有效提升“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工作水平。在加强领导、形成常态、培育品牌、宣传推动等方面下工夫,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把活动组织好,把任务落实好,确保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迎接党的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上,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5个市的文明办主任还介绍了各自开展活动的做法和特色。
〔本刊特稿〕
立足创建高起点 保持发展高品质
——关于三明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三点体会
马国防
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三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三明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至今,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曹阳飞宇同学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回顾几年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经验与成绩,有三点体会。
一、坚持科学发展,夯实文明创建基础
三明学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目标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学校党委、行政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后,及时召开全校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暨表彰大会,对2009-2011年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隆重表彰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并对2012-2014年文明创建活动进行总体规划部署,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尽各自所能,早日实现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
二是深化认识。学校始终把师生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理念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师生参与创建的热情,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文明创建人人有责、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高校建设,在全校树立清风正气,引领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不断夯实文明创建的工作基础。
三是科学规划。今年上半年,学校党委、行政及时调整、充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颁布了《三明学院创建全国文明单位(2012-2014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新一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对创建活动的阶段安排、创建重点、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按照中央文明办新修订的全国文明单位新的考评体系的要求,对13个测评项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解,明确了任务分工与责任单位。
二、宣传核心价值,确保文明创建品质
一是推行全员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重点课题。在坚持探索和完善学校“筑牢理想、全员育人、典型引路、机制保障”为内涵的的思政教育新模式的同时,持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向曹云露、曹阳飞宇、郭远景、游耿林和苏春祥等身边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全面应用典型引路案例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全省高校推行全员育人学生导师制,每位行政干部和教师都兼职担任导师,参与到育人过程的各个方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亲情化、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成为自觉行动。
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普及“学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题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各院系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切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支持志愿者培训、资金保障和表扬奖励措施。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全面开展走廊文化、楼栋文化、室内文化和实验实训场所文化的建设,不断打造出新的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彰显以“厚德博学”校训为核心、以“艰苦卓越”办学优良传统为特征的校园精神。实施校园绿化美化、植绿护绿工程,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保持校园环境整洁,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投入资金,充分展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品质,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突出亮点。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精心打造一批一批优质校园文化产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
四是维护校园稳定。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健全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校园稳定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机,增强维护校园公共安全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院系各单位负责人签订的治安综合治理与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内部安全和治安防范管理,完善各项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安全责任事故和可防性案件。加大安全稳定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综治意识,提高师生对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意识。
三、凝练教育特色,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一是培育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榜样育人,培育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同学,“福建省师德标兵”、“2008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曹云露教授,2009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俞白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周文富教授,2010年、2011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郭远景、游耿林,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苏春祥等一批师生先进典型。
二是丰富教育手段。近年来,学校大学生党员比例和高年级班级党员支部设置率均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学校编写出版了《师德楷模——曹云露》、《在爱的阳光下——曹阳飞宇和他的同学们》、《山城高等教育的脊梁》、《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等一系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广泛开展深入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学校利用校史资源,融合区域内客家文化、朱子文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丰富的德育资源,设计制作了以“风展红旗如画”、“大学之道”、“文明与精神的史诗”、“客家风情”、“闽水之源”等为主题的校园雕塑景观,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文化教育功能。创作编排了以师德模范曹云露教授和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同学为原型的校园剧《上大学》,把三明学院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以艺术的形式传播他们高尚的精神,让更多人被身边的榜样感动、激励,形成崇尚典型、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着力人才培养。学校注重发扬“艰苦卓越”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走以德促能、德才兼具的人才培养路子,扎实推进办学转型、结构优化、内涵提升和特色培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工程稳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等学科竞赛和各类文化、体育、艺术竞赛活动屡获佳绩,共获得省部级各类竞赛奖项597 人次。现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17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名义公开发表论文95篇。
(作者系三明学院党委书记)
〔一把手谈创建〕
涵江区委书记 沈伯麟: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进文明城区创建
精神文明创建既是形象工程,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与经济建设相承相辅、互促互动。涵江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文明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2011年涵江区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省委、省政府批复实施的《莆田市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为涵江新一轮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为文明城区创建带来新的机遇。创建文明城区是我区发展社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魅力涵江的重要抓手,用足用好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通过一系列改善人居环境、壮大城市实力、提升民生幸福、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将精神文明的虚工做实,打造有实力、有魅力、有活力的现代涵江新形象。
一、发挥优势、以城带乡,建设宜居新城
有效发挥天然区位优势和后发建设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新面貌是涵江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创建文明城区市的重要基石。一是打造现代城区。以主城区建设为龙头,全力加大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力度,构建“一核四翼”城建新格局。全面开展中心老城区11大片区的旧城改造和文化创意产业城、兴涵水都、人民公园片区及白塘湖片区4个环主城区东西南北“四翼”新区开发,打造高端城市综合体,全面提升涵江城市现代化、都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主城核心聚集能力。以江口省级小城镇和萩芦市级小城镇综合试点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村庄集并、迁村腾地、以地生财”,进一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建设新型农村。以中心村为网格,落实“三旧改造”政策,强化土地整治,打造中心村(居),特别是通过村镇集并,壮大山区集镇中心规模,强化人口集聚效应,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省道202线改造、向莆铁路及湄重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形成城乡一体的交通网,拉近与市区、港口的距离,提高联通能力。三是做活水文章。坚持水系整治与城市开发并重、旧城改造和名胜古迹保护并重、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发展并重,提高宜居水平。全面实施河道整治,疏浚河道、建设景观,开发一批滨水生态小区,建设一批滨水景观带,做足“水”文章,还复水乡风貌。深入实施“洁亮绿美”工程,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三城同创”工作,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地绿、景美”。
二、转型创新、产城一体,推进强区富民
产业是经济的支撑、城市发展的动力。乘着城乡一体试点工作以及科技创新、海洋经济、旅游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效应,涵江区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规律,一体化规划全区产业发展,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亮特色产业,建起以临港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是兴港口强工业。推进涵江港的开发建设,高标准用好32.5平方公里的用海,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量身招商选资助推临港产业发展。同时,发挥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优势,出台对接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吸引一批科技创新型人才,服务壮大本区高新技术企业,再造“海上一个涵江”。二是活商贸促三产。着力建设大物流、大市场,切实提升商贸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比重,建设建成国际商贸城,大力培育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批发中心;打造闽东南最大商品批发贸易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综合性商贸物流中心、港口物流园区,全力打造辐射海峡两岸、联通内陆地区的区域性物流节点。结合城市综合体和主城改造,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星级酒店、大超市、大卖场,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再现“风光小吴越、财货甲漳泉”的繁华景象。三是聚资源富山区。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红色旅游业为目标,有效整合特色农业产业、四大省级森林公园、五个红色旅游景点等资源优势,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积极对接台湾产业转移,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在山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红色生态旅游等新品牌,做活山区经济。
三、共建共享、民生为本,提升幸福指数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普惠民生,文明创建就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用“一体化”推倒树立在城市居民与农民间的“二元墙”,把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普惠与民,是文明创建的根本所在。一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涵江33万农民,有22.4万人户口分布在平原镇街,要让全区群众享受服务均等,首先要解决“户口性质不同所受服务不等”这个群众呼声高、期盼切的问题。要降低门槛,放宽政策,实行以居民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经济来源等主要经济基础为落户依据的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本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引导人口随就业向各级城镇、中心村合理、有序流动,实现人口合理布局。二是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加强平原镇街农业人口管理的同时,对分布在广大山区的10多万农业人口,从地多人少的现实出发,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推行“三旧改造”,将腾出的建设用地级差地租主要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解决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乡资源互惠互补。三是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关键是利用好政府的引导能力,以公共财政为牵引,利用支农惠农政策、盘活农村资源和社会事业投入等多种手段,引导民资向农村教育、卫生、就业、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流动,逐步缩小和拉平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异,使广大农村在保持优美田园风光的同时,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
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构建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是涵江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本届党委、政府的应有之责。涵江区委、区政府必将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以敢想敢突破、会想会思考的创新精神和勤学勤钻研、争干争一流的态度气魄,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文明城区创建广度深度,实现涵江又好又快发展。
〔公民道德建设〕
闽侯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措施好
“9.20”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期间,闽侯县举办首届道德模范颁奖文艺晚会,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10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受到隆重表彰。晚会上,根据道德模范平凡事迹演绎的道德故事节目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现场3000多名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感染。几年来,闽侯县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公民道德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是实践活动弘扬道德风尚。深入开展“爱我闽侯、富我闽侯、美我闽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闽侯精神”征集、讨论活动,激发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智慧。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年”活动,持续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讲文明、树新风,争当文明市民”、“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闽侯人”、“文明礼仪伴我行”、“公共文明好习惯”等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举办“榕树下精神家园”系列活动,传承民间民俗文化,普及礼仪常识。扎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食品行业、窗口单位围绕“诚信、奉献、关爱”主题开展的行业价值观大讨论活动,积极查找本行业本领域在诚信和公德方面的突出问题,组织道德评议会、研讨会50多场次,提出整改措施30多项。
二是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2010年4月,闽侯县成立志愿者联合会,设立志愿服务协调办公室,加强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协调、指导全县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印发了《闽侯县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实施意见》、《闽侯县关于深入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制定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等制度,使全县志愿服务活动合法化、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全县已经成立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30多支,注册志愿者超过10万多人。开展“文明交通”、“服务三农”、“三关爱”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志愿者达10万多人次;开展“金秋关怀助学”、“送温暖、献爱心、促和谐”等社会公益活动,两年来共组织募捐款物850多万元。
三是榜样示范引领道德追求。持续实施榜样示范引导工程,各界群众踊跃参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广为传播,爱心善举成为干部群众心中的向往。开展“首届道德道德模范”、“十佳公务员”、“人民满意公仆”等评选活动,推出了“人民满意公仆”县国税局局长郭爱莲、青口镇司法调解员李为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王斯义,诚实守信农民工王依花等先进典型。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两年来,共挖掘、推荐“身边好人”130多名;环卫工人冯昭兴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8人获评“福建省好人”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故事巡演、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美德事迹传播活动。今年以来,先后印发了《道德讲堂建设规范》、《道德讲堂考评标准》等文件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精心设计道德讲堂LOGO标识,规范道德讲堂环境布置,组织汇编道德讲堂丛书——《道德语录》、《道德殷鉴》、《道德新风》,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唱道德歌曲、诵道德经典、讲道德故事,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特色鲜明的“道德讲堂”200多个,开展各类讲堂活动2300多场次,“道德讲堂”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环境优化助力健康成长。环境育人,以德育人。闽侯县十分注重构建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兴办了一批实事、好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不断巩固完善。大力组织开展“净网、净吧”等专项整行动,依托学校、社区建设绿色网吧39家,选聘网吧义务监督管理员125人,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精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知荣辱、树新风、促成长”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八闽首邑、书香伴我”读书月、推荐评选表彰“美德少年”、开展大型传统成人礼活动等活动,推动未成年人从小就养成“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的优良品质,2012年,全县推优评选各级各类“美德少年”520多名。大力实施关爱工程,组织“爱心妈妈”、“四点半”关爱工程等实践活动,全县建成“留守儿童之家”13个,选聘“爱心妈妈”300多名,为2000多名留守儿童建立了电子档案,大湖乡大湖村“留守儿童之家”成为第一批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示范点。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5家,农村未成年人课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闽侯县文明办)
〔城市文明创建〕
宁德市积极运用测评结果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8月,省文明委印发《关于2012年全省市县区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结果的通报》。宁德市文明办认真学习,积极运用测评结果,按照“四开展、四促进”的工作安排,主动作为,有效运作,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四开展”是:1、开展专项通报。及时将《通报》提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文明委领导轮阅,印发了《宁德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2012年度测评非达标情况通报》,召开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全面部署整改工作。2、开展专项报告。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涉及面广、文明办难以协调的事项向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委汇报,引起领导重视,取得领导支持。3、开展专门沟通。市文明办到测评非达标项目的单位主动沟通情况,共同探讨整改对策。4、开展专项治理。市文明办根据测评非达标情况,并参考历年来宁德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薄弱环节,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消防设施、集贸市场、户外广告、建筑工地的专项治理。
“四促进”是:1、促进县市区创建。及时通报各地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非达标情况,市文明办班子成员分赴各地,与县(市、区)文明办共同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整改提升对策,促进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同时,深入基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社区,开展工作调研,指导文明创建工作。2、促进文明行业创建。印发《关于2012年宁德市行业优质服务指数测评结果的通报》,组织召开文明行业会议,开展创建业务观摩,不断提升创建水平。3、促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调研,创办《志愿宁德》简报,开通“宁德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站,发动文明单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公益募捐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4、促进文明新风建设。市文明办依托宁德网开通“寻找身边感动”活动专门网站,通过新闻媒体展示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感动人物,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宁德市文明办)
〔行业文明创建〕
龙岩人保财险分公司多举措推进文明行业建设
一是突出“三项保障”。1、服务闽西保增长。承保了包括双永高速公路(全程)、赣龙铁路(福建段)等20多项投资大、影响深远的重点大型项目、政府大型采购项目和统保项目,有力促进闽西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2006-2011年,缴纳各种税金1.37亿元,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做出积极贡献。2、服务三农保民生。努力拓展农村保险业务,全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全市全覆盖,实现了“五个率先”:在全国率先推出全市农房统保、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保、“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古田镇“三农”综合保险示范区建设和推进龙岩全市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形成了“一套模式”:在龙岩市推行涉农保险17项,涵盖农村社会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逐步建立起集生产、生活、人身为一体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形成了政企联动、机构健全、保障全面、服务便捷、经营规范、成效突出的涉农保险“龙岩模式”,在全国人保系统内积极推广,得到了温家宝、孙春兰、苏树林等中央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3、服务社会保稳定。坚持把做好保险理赔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简化理赔程序、提升岗位技能、提高理赔效率等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理赔服务质量和水平。2006年至2011年全市系统赔款支出超过10亿元,为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三个教育”。1、爱党爱国教育。组织员工观看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龙岩篇”大型歌咏活动,参与“激情广场大家唱”群众文艺展演、纪念建党90周年城市广场红歌赛等活动,激发员工爱党爱国热情。2、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组织员工参观古田会议旧址、后田暴动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3、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倡导、教育员工常怀感恩之心,把爱心、善心、孝心、责任心和衷心付诸行动,感恩父母、同事和客户,感恩家庭、单位、社会和国家。号召全体员工以先进个人为榜样,忠于职守、建功立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近年来,全市系统共有13人次荣获中央金融工委、全国金融工会、集团公司等表彰,原上杭支公司员工林禄元2008年被中央金融工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中国保监会授予全国保险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成为人保系统员工学习的楷模。
三是构建“三个载体”。1、文化载体。主要是“一书:编辑了《服务三农,保障民生》涉农保险书籍;“一片”:录制了公司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电视专题宣传片《红土情怀》;“一室”:改版充实了荣誉陈列室,以图片形式展示了公司发展历程、历年业绩、单位及个人荣誉等:“一中心”:创建了“职工培训中心”,配备了20台电脑设备,用于员工培训活动。2、活动载体。利用元旦、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组织员工开展文艺晚会、家属联谊会、博饼等活动,以文艺表演和发放慰问金的等形式答谢员工辛勤付出和员工家属默默支持。各基层单位不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球类比赛、郊游、登山、节假日庆祝等各类文体活动。3、创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平安单位、卫生单位、和谐企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四是推进“五个活动”。1、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各级公司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团员、志愿者到风景区、大街小巷、居民社区开展清理小区卫生死角、公共场所野广告、绿化丛中树叶杂草等活动;每年开展植树护绿活动,为水土保持、美化家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2、警民共建活动。与龙岩市检察院建立了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与龙岩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建立预防和打击保险诈骗犯罪协作机制,配合交警部门开展“百日行动”等宣传活动,在国道沿线制作大量醒目的交通安全警示牌、防护墙,有效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3、扶贫帮困活动。新罗支公司与曹溪“康福敬老院”建立长期共建互助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爱心陪护、亲情沟通与文体娱乐等志愿者服务。4、“金秋助学”活动。近10年来全市系统捐资助学金额达102万元,其中资助贫困学生286名、资助金额57万元,捐资兴建上杭县郊阳小学和漳平市新桥小学教学楼金额45万元,2011年荣获福建省工会金秋助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5、献血志愿服务活动。龙岩市分公司荣获福建省红十字会“红十字人道荣誉奖”,荣获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红十字会和福建省军区后勤部联合授予的“2008-2009年度全省无偿献血促进奖”。
(龙岩市文明办)
〔农村文明创建〕
龙海市“五个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一是统筹推进好。建立领导机制。成立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均成立文明办,切实选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主任,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具体办事机构承担,有具体办事人员落实,切实做到“五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固定电话、有配备电脑、有配备数码相机、有创建专项经费。每年召开2次主任会议,开展经验交流,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创建水平。强化责任机制。组织实施《龙海市“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向各乡(镇)场颁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强化督促考评力度,年终对考评分数位居前5名的乡(镇)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创建目标任务有效落实。落实保障机制。大力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近年来全市共投入5.6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宣传教育阵地和文体活动场所。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预算投入资金3.4亿元,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大突破。
二是共建载体好。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把创建区域从市区、城乡结合部扩大到各乡(镇)场,把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分解到基层单位。以“文明和谐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广泛开展以“五定”(定各村创建规划、定共建挂钩单位、定创建成员单位包村领导、定发展项目、定工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单位挂钩共建活动。全市共组织两批43个文明单位与17个村结成共建对子。各结对单位围绕培育新型农民等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结对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投入共建资金2000多万元,组织实施共建项目100多项。各共建对子制订每年“开展一次互相走访、进行一次深入磋商、签订一份共建协议”的流程。市文明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现场观摩,动态跟踪、年终考评,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为更高一级文明单位;对共建工作不作为的予以批评通报,直至取消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资格。
三是典型示范好。出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白水镇山边村等7个“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每个乡镇确定1—2个示范村,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六进农家”等活动,以户为单位,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信用户”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各级各类文明家庭(农户)1.65万户,引领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进一步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人物”、“道德模范”的推荐投票和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龙海市首届“美德少年”,港尾镇评选表彰首届十个“美德人物”,紫泥镇举行首届百名“我身边的好人”暨“感动紫泥十大人物”表彰活动,黄小明、马金水、方安海、郭胜成、康清泉入选中国好人、福建好人、漳州市道德模范。组织开展以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孤老残疾、受灾群众等为重点对象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形成见贤思齐、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
四是惠民措施好。积极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投入1.35亿元建设龙海市文体中心,投资3000万元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8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203个村建立了以篮球场为主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各级文化宣传中心户1460户;建设222家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改造村旧礼堂、庙堂、祠堂,建设一批农民文化乐园。充分发挥“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九湖镇林下村连续两年举办“农民春晚”,省、市众多媒体广为报道。深入挖掘具有九龙江地域特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样、风格清新质朴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成功举办两岸三地“保生大帝闽南语歌典”创作暨电视歌手赛,拍摄《怒海雄心》、《龙海人过台湾》电视连续剧,锦歌、木偶布袋戏、常春岩“戏钹”、“抢孤棚”等活动特色鲜明。举办芗剧会演,录制《芗剧艺术教育进课堂》教学光盘,并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举办芗剧表演职业中专班、芗剧编导培训班,培训学员200多人次,培养芗剧艺术人才。
五是生态文明好。实施以“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家园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仅去年全市就投入资金2.49亿元,出动各种垃圾车辆3600多台次,清运垃圾8300多吨。拆除了大量茅厕旱厕、禽舍猪圈、路障水障、残墙断壁、老房危房和违章搭盖。不断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按照每800人口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近千名,统一配备保洁服装、手拉式垃圾清扫车、垃圾运输车。成立乡(镇)场环卫所,建立保洁费收取、垃圾中转处理、乡镇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促进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4个,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全市共解决2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幸福园28所,建成农村主干道水泥路470公里,硬化农村小路、行人路巷414公里,新建生态公厕413座,乡村公园73个;全民义务植树915万株,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化模范村16个。全力培育“优美乡村”,全市确定28个村作为“优美乡村”创建村,今年底将评选出龙海市“十佳优美乡村”。全市涌现4个国家级、9个省级生态乡镇,81个省级、109个漳州市级生态村。
六是服务经济好。各挂钩共建单位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帮助挂钩村理清思路,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龙海农行给予挂钩的厚境村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为该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主动靠前服务,促进该村成为东园镇首富村。挂钩清泉村的市水利、国土、计生、交通、林业等部门,筹资120多万元支持该村水利建设、生态村建设,大力改善发展环境,目前已有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端综合项目海桥·清泉谷落户该村。全市形成了侨台促动型、工业拉动型、城郊发展型、港口经济带动型、异地搬迁建设型五种农村发展模式。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31元,比2006年增长19.1%和80.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三个结合”:一是与实施“造福工程”相结合,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4200人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搬迁出来;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投入资金3400万元在贫困村实施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是与“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相结合,今年来全市年市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2444对,共为群众送去款物等生活必需品60多万元,解决用工问题1200多人次,帮助600多名党员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龙海市文明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芗城区“三关爱”落实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帮扶工作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区各级妇联组织发动各行各业女员工,开展争当“爱心妈妈”活动,与农村留守或流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儿童以及贫困孤残儿童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几”的对子。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258位“爱心妈妈”与653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爱心妈妈”通过入户慰问、辅导学业、一起过节日、定期电话联系等方式,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家教、监护等方面的缺失,让他们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努力让他们学业不失教、生活不失助、心理不失衡、亲情不失落、安全不失保,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关爱残疾儿童。从入学、医疗、体育、文娱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投资400多万元扩建一所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可容纳350名学生入住,集教学、住宿、康复为一体功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芗城区开智学校,大大改善我区残疾儿童就学条件。区有关部门积极与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对接,开展“生育关怀-微笑行动”慈善公益活动,免费为38名唇腭裂儿童做唇裂修补手术,恢复上唇正常形态和正常的语言功能。连续举办7届主题为“家庭的参与,让特奥更精彩”的社区特奥会,共吸引残疾人1000多人次参与,让残疾儿童在参加特奥运动中获得快乐。
三是关爱失足少年。区委政法委督促各责任单位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出台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人民观察员制度,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同时结合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帮扶百名失足少年”活动,每个科室指定一至两名检察官为联系人,至少与一名未成年人犯结对帮教,经常性与帮教对象进行谈心,了解思想动态,加强监督教育和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团区委组织人员到监狱看望慰问芗城籍未成年人犯,送去家乡关怀,督促改造改变,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芗城区文明办)
〔志愿服务〕
南安市检察院“一点四进”推进法制志愿服务
一是定点接待。安排青年女志愿者坚持双休日轮流在该院控申接待室定点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做好控申导诉、法规宣传和情绪疏导工作。今年来该志愿服务点共成功息访息诉85件,并获评“福建省第七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二是进校园。成立“青少年维权工作志愿服务站”,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方案》,通过热线电话、QQ、微博、手机短信与学校、家长、教师建立实时联系,开展校园法制巡讲、模拟法庭、趣味运动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宣传青少年维权知识。三是进农村。抽调68名干警组成26支检察官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乡镇分发便民联系卡,了解群众需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共计走访群众208人次。四是进企业。该院法制宣讲志愿服务队专门开办“法制夜校”,定期在夜晚7点到企业开设法制讲座,提供法律咨询。首场“夜校”以报告会的形式在该市农商银行总行举行,报告会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现场直播,市农商银行所有支行工作人员均全程收看,一次性受众达800余人。五是进机关。排练警示教育题材的话剧、小品到地税局表演。开办法制夜校,利用夜晚7点到国土局、邮政局等单位举行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
(南安市检察院)
〔情况通报〕
201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承建学校名单
福州市(4所):福州市城门中心小学、长乐市潭头中心小学、闽清县井后中心小学、永泰县大洋中心小学
厦门市(1所):厦门市梧侣学校
漳州市(5所):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漳浦县八一希望小学、东山县陈城中心小学、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华安县湖林中心小学
泉州市(6所):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石狮市永宁中心小学、南安市翔云中心小学、安溪县蓬莱中心小学
三明市(6所):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宁化县淮土中心学校、建宁县里心中心小学、泰宁县朱口镇第一中心小学、明溪县沙溪中心小学、将乐县万安中心小学
莆田市(2所):荔城区北高中心小学、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南平市(5所):邵武市城郊八一希望小学、建阳市麻沙中心小学、顺昌县岚下中心小学、浦城县富岭中心小学、光泽县崇仁中心小学
龙岩市(5所):龙岩市龙门中心小学、长汀县新桥中心学校、长汀县河田中心学校、连城县隔川中心小学、漳平市永福中心学校
宁德市(4所):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霞浦县三沙中心小学、柘荣县城郊中心校、古田县黄田中心小学
平潭综合实验区(1所):平潭县流水镇中心小学
“2012,我的志愿梦想——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援助计划”首批入选项目名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单位 |
1 |
“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志愿服务项目 |
泰宁县志愿者协会 |
2 |
三都澳海域漂浮物清洁志愿行动 |
宁德市海洋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 |
3 |
运用技术疗法、绿植疗法辅助残障群体康复计划 |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志愿服务队 |
4 |
厦门北站公共文明志愿服务队 |
厦门华夏职业学院 |
5 |
泉州市留守儿童心理援助 |
泉州市鲤城区志愿者协会 (泉州大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 |
6 |
武夷山市市民巡访团志愿服务 |
武夷山市委文明办 |
7 |
龙岩市社区志愿服务培训 |
龙岩市志愿者协会 |
8 |
厦门塘边社区流动儿童快乐成长计划 |
厦门市湖里区塘边社区居民委员会 |
9 |
漳州市流浪动物救助收容暨爱心教育基地 |
漳州市科协—漳州市小动物科学养护救助中心 |
10 |
“阳光助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志愿服务项目 |
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 |
11 |
小袋鼠环保行动 |
大田团县委 |
12 |
尤溪县家长教育手拉手俱乐部 |
尤溪县志愿者协会 |
13 |
邵武市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志愿救援项目 |
邵武市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 |
14 |
新农村建设帮扶竹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项目 |
永定县志愿者协会 |
15 |
漳平市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项目 |
漳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16 |
福安市富春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项目 |
福安市志愿者协会 |
17 |
福鼎市水源保护试点项目 |
福鼎市绿眼睛环保志愿者协会 |
18 |
共享生命阳光——大学生助残体育志愿服务计划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19 |
感受内河之美,关注内河健康—2012福州内河乐水行 |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水资源项目组 |
20 |
萤火虫公益小书房 |
萤火虫小书屋 |
21 |
闽侯荆溪光明小学“七彩课堂”综合志愿活动 |
闽侯县荆溪镇光明村 |
22 |
厦门新阳街道霞阳义务巡逻队 |
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霞阳社区 |
23 |
厦门嘉莲街道华服社区老人除“癣”队 |
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 |
24 |
漳州芗城区群裕社区夕阳红文艺志愿服务项目 |
漳州市芗城区南坑街道群裕社区 |
25 |
关爱流动留守儿童项目 |
长泰县妇联 |
26 |
政和县东平镇楠木林宣传保护与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
政和县志愿者协会 |
27 |
中国宁化石壁客家祖地金银花助学基地 |
宁化县红十字会 |
28 |
“爱心帮教助学”志愿服务行动 |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 |
29 |
“励志1+1”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 |
莆田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
30 |
闽赣边界乳腺健康宣传教育项目 |
邵武市科协 |
31 |
浦城剪纸培训普及志愿服务项目 |
浦城县文化馆 |
32 |
武平县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
武平县志愿者协会 |
33 |
贫困精神疾病人“一元服药计划” |
周宁县残联 |
34 |
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志愿者牵手行动 |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35 |
福建省无障碍爱心地图推广培训项目 |
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 |
全省首批关爱未成年人“牵手行动”示范志愿服务站名单
地区 |
序号 |
志愿服务站名称 |
福州(3) |
1 |
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中心志愿服务站 |
2 |
福州市晋安区象园街道志愿服务站 | |
3 |
福州市连江县谷雨公益志愿服务站 | |
厦门(3) |
4 |
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志愿服务站 |
5 |
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志愿服务站 | |
6 |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后亭社区志愿服务站 | |
漳州(3) |
7 |
漳州市社会福利院志愿服务站 |
8 |
漳州市志愿者协会扶残助残分会志愿服务站 | |
9 |
漳州市长泰县马洋溪中心小学志愿服务站 | |
泉州(3) |
10 |
泉州市丰泽区丰泽街道丰泽社区志愿服务站 |
11 |
泉州市安溪县河滨北路新加坡花园“爱心妈妈之家”志愿服务站 | |
12 |
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农家学堂志愿服务站 | |
三明(3) |
13 |
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高岩社区志愿服务站 |
14 |
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东安社区志愿服务站 | |
15 |
三明市三元区白沙街道白沙社区志愿服务站 | |
莆田(3) |
16 |
莆田市涵江区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站 |
17 |
莆田市青少年宫志愿服务站 | |
18 |
莆田市荔城区SOS儿童村志愿服务站 | |
南平(3) |
19 |
南平市松溪县渭田镇乡村少年宫志愿服务站 |
20 |
邵武市通泰街道严羽社区留馨园志愿服务站 | |
21 |
南平市扬真小学志愿服务站 | |
龙岩(3) |
22 |
新罗区东城街道社兴社区志愿服务站 |
23 |
永定县胡文虎小学志愿服务站 | |
24 |
龙岩市武平县城厢中心学校志愿服务站 | |
宁德(3) |
25 |
宁德市古田县“爱心小栈”志愿服务站 |
26 |
福鼎市青少年宫志愿服务站 | |
27 |
宁德市蕉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 | |
平潭(1) |
28 |
平潭综合实验区敖东镇新垅村“连心桥” 志愿服务站 |
省直(2) |
29 |
福建省科技馆志愿服务站 |
30 |
福建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志愿服务站 |
我省8月份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10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一、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万松青(三明)、康清泉(漳州)
见义勇为:蔡荣斌(宁德)、音山村见义勇为群体(三明)
诚实守信:王官金(三明)
敬业奉献:胡卫清(宁德)
孝老爱亲:阮孙玉(三明)
二、福建好人榜
助人为乐:殷世龙(龙岩)、陈太周(漳州)
见义勇为:杨金福(龙岩)、沈明福(漳州)
诚实守信:林照粤(漳州)、陈月里(厦门)
敬业奉献:林志方(厦门)、李瑞强(漳州)
孝老爱亲:陈火木(莆田)、林家梅(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