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第10期
http://wmf.fjsen.com  2012-12-28 10:33:48 来源:省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农村文明创建〕

 

龙海市“五个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一是统筹推进好。建立领导机制。成立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均成立文明办,切实选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主任,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具体办事机构承担,有具体办事人员落实,切实做到“五个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固定电话、有配备电脑、有配备数码相机、有创建专项经费。每年召开2次主任会议,开展经验交流,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创建水平。强化责任机制。组织实施《龙海市“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向各乡(镇)场颁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强化督促考评力度,年终对考评分数位居前5名的乡(镇)场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创建目标任务有效落实。落实保障机制。大力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近年来全市共投入5.6亿元用于改善农村宣传教育阵地和文体活动场所。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预算投入资金3.4亿元,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大突破。

二是共建载体好。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把创建区域从市区、城乡结合部扩大到各乡(镇)场,把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分解到基层单位。以“文明和谐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广泛开展以“五定”(定各村创建规划、定共建挂钩单位、定创建成员单位包村领导、定发展项目、定工作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单位挂钩共建活动。全市共组织两批43个文明单位与17个村结成共建对子。各结对单位围绕培育新型农民等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结对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投入共建资金2000多万元,组织实施共建项目100多项。各共建对子制订每年“开展一次互相走访、进行一次深入磋商、签订一份共建协议”的流程。市文明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现场观摩,动态跟踪、年终考评,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为更高一级文明单位;对共建工作不作为的予以批评通报,直至取消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资格。

三是典型示范好。出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白水镇山边村等7个“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每个乡镇确定1—2个示范村,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六进农家”等活动,以户为单位,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信用户”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各级各类文明家庭(农户)1.65万户,引领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进一步形成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人物”、“道德模范”的推荐投票和学习宣传活动;评选表彰龙海市首届“美德少年”,港尾镇评选表彰首届十个“美德人物”,紫泥镇举行首届百名“我身边的好人”暨“感动紫泥十大人物”表彰活动,黄小明、马金水、方安海、郭胜成、康清泉入选中国好人、福建好人、漳州市道德模范。组织开展以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孤老残疾、受灾群众等为重点对象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形成见贤思齐、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

四是惠民措施好。积极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投入1.35亿元建设龙海市文体中心,投资3000万元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新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8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203个村建立了以篮球场为主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各级文化宣传中心户1460户;建设222家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改造村旧礼堂、庙堂、祠堂,建设一批农民文化乐园。充分发挥“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体活动,九湖镇林下村连续两年举办“农民春晚”,省、市众多媒体广为报道。深入挖掘具有九龙江地域特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样、风格清新质朴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成功举办两岸三地“保生大帝闽南语歌典”创作暨电视歌手赛,拍摄《怒海雄心》、《龙海人过台湾》电视连续剧,锦歌、木偶布袋戏、常春岩“戏钹”、“抢孤棚”等活动特色鲜明。举办芗剧会演,录制《芗剧艺术教育进课堂》教学光盘,并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举办芗剧表演职业中专班、芗剧编导培训班,培训学员200多人次,培养芗剧艺术人才。

五是生态文明好。实施以“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家园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仅去年全市就投入资金2.49亿元,出动各种垃圾车辆3600多台次,清运垃圾8300多吨。拆除了大量茅厕旱厕、禽舍猪圈、路障水障、残墙断壁、老房危房和违章搭盖。不断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按照每800人口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市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近千名,统一配备保洁服装、手拉式垃圾清扫车、垃圾运输车。成立乡(镇)场环卫所,建立保洁费收取、垃圾中转处理、乡镇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促进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以来,共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4个,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全市共解决2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幸福园28所,建成农村主干道水泥路470公里,硬化农村小路、行人路巷414公里,新建生态公厕413座,乡村公园73个;全民义务植树915万株,创建绿色乡镇2个,绿化模范村16个。全力培育“优美乡村”,全市确定28个村作为“优美乡村”创建村,今年底将评选出龙海市“十佳优美乡村”。全市涌现4个国家级、9个省级生态乡镇,81个省级、109个漳州市级生态村。

六是服务经济好。各挂钩共建单位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帮助挂钩村理清思路,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龙海农行给予挂钩的厚境村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为该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主动靠前服务,促进该村成为东园镇首富村。挂钩清泉村的市水利、国土、计生、交通、林业等部门,筹资120多万元支持该村水利建设、生态村建设,大力改善发展环境,目前已有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端综合项目海桥·清泉谷落户该村。全市形成了侨台促动型、工业拉动型、城郊发展型、港口经济带动型、异地搬迁建设型五种农村发展模式。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31元,比2006年增长19.1%和80.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三个结合”:一是与实施“造福工程”相结合,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4200人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搬迁出来;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投入资金3400万元在贫困村实施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是与“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相结合,今年来全市年市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干部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2444对,共为群众送去款物等生活必需品60多万元,解决用工问题1200多人次,帮助600多名党员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龙海市文明办)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15]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