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总第175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2年8月31日
目 录
〔领导活动〕
袁荣祥赴泉州漳州检查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本刊特稿〕
文明路上不停歇
——厦门市地税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基本经验
〔公民道德建设〕
省邮政公司六措施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城市文明创建〕
福州市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措施实
〔行业文明创建〕
永春县检察院文明单位创建措施好
〔农村文明创建〕
邵武市“五个工程”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永春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六篇文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省多措并举将“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引向深入
〔志愿服务〕
鼓楼区四举措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
〔情况通报〕
我省四单位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我省7月份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1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简讯〕
省建行开展“服务理念我知我思我行”学习讨论活动
厦门市直机关党工委部署开展庆国庆、迎十八大系列活动
漳州市成立首支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
莆田市200个多功能募捐箱投放公共场所
思明区对新任社区干部进行文明创建工作培训
同安区召开道德讲堂建设推进会
龙海市“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华安供电公司加强文明单位建设
平和县创立“青少年阳光网络学校”
诏安县进行精神文明信息工作培训
城厢区着力打造“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
沙县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城区社区全覆盖
福安市出台办法褒奖“见义勇为”
永定县整改500多家小型经营单位
〔领导活动〕
袁荣祥赴泉州漳州检查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近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常务副主任袁荣祥赴泉州市、漳州市检查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袁荣祥考察了两市市容市貌,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基层点了解创建工作情况,听取两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汇报。袁荣祥强调,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之高、难度之大,是其他创建工作无法比拟的。当前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力度,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态势已经形成。泉州、漳州已多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各项创建工作比较扎实、到位,要按照孙春兰书记在省党代会上提出的“力争更多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今年的全国测评中取得更大进步。
在泉州,袁荣祥实地考察了市工商局、丰泽社区、鲤城区实验小学等基层点,充分肯定了泉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基础,指出泉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一要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泉州市在今年的测评中一定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奋力冲刺,力求取得较大的进步。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紧围绕全国测评体系来开展创建工作,有效减少测评中的硬伤和短板,在“喜迎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突破,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实现新的提升。三要创建为民、求实求效。创建工作要体现为民的宗旨、惠民的实效,充分借鉴厦门市“点评制”和福州市“通报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针对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难点问题,明确任务要求,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四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积极寻找工作中的亮点,有意识地引导,提高创建工作的社会知晓率,积极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创建格局,为更好地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夯实群众基础,提高问卷调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五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把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巩固既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确保工作有人落实,问题有人解决,责任有人担当,持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在漳州,袁荣祥实地考察了市电业局、工商局、公安局、华元社区、正兴学校等基层点,充分肯定了漳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工作态势,指出漳州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一要以更大的决心抓好创建。漳州市创城工作总体趋势不错,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斗志,抓好创建各项工作,在今年的测评中力求取得较大的进步、排在全国前列。二要以更严的要求推进工作。认真研究全国测评体系,对照测评体系的标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判分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部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同时从漳州实际出发,既注重面上工作的推动,又针对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市容市貌有待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等薄弱环节,花更大力气改进完善,全面提升创建水平。三要以更实的成效赢得群众。切实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寓于民生改善之中,真正做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农贸市场、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难点问题,明确任务要求,一天不放松地抓,用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提升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四要以更好的氛围迎接测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工具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引导广大市民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积极争取广大社区居民的有力配合,提高问卷调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五要以更强的合力提供保障。从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到城区、社区、行业、单位“一把手”,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督促检查。创城指挥部要有效有序运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任务分解、检查指导、督促落实的职能作用,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拿出硬措施和好办法,抓好任务落实。要健全完善创建工作各项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本办创建处)
〔本刊特稿〕
文明路上不停歇
——厦门市地税局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基本经验
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会上,厦门市地税局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三届摘此桂冠,这是厦门市地税局长期举全局之力、全员参与、齐心协力、持续奉献的结果,标志着厦门市地税局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税收中心工作抓创建
始终坚持文明创建与税收中心工作紧密相合,把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发挥税收职能,为海西建设多做贡献作为主要的创建实践载体。在做好组织收入工作,为特区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的同时,着重研究如何发挥“促增长、调结构”的税收职能作用,把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积极先行先试,主动进行政策对接,争取上级税收政策支持,帮助广大纳税人,特别是地方骨干企业解决涉税上的实际问题,助其轻装上阵,做大做强。2009年以来将“两个减负”作为新一轮文明创建主题,本着“方便纳税人、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的原则,对税收业务流程进行集中梳理,简化办税流程,通过开发完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地税网站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为基层和纳税人减负。“两个减负”的实施,简化了办税程序,节省纳税成本和办税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受到纳税人和基层的普遍欢迎。在“减负”到位的基础上,采取“一企一策”的特色帮扶方式为大型骨干国企解决实际经营中遇到的涉税问题,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发挥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调节产业合理结构的骨干龙头作用。从服务海西建设的大局出发,主动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促进海西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为厦门企业的发展和扩大福建对台经济文化交流争取到了有利的税收政策支持。
二、围绕提高队伍素质抓创建
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素质是厦门地税文明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全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打造了一支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文明礼仪、行风效能、“治庸治懒治散”等作风纪律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响应中央文明办号召大力开展群众性经典诵读活动,以学习、诵读、感悟红色经典与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在全系统干部职工中掀起品读古今文化经典、弘扬崇高革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读书学习高潮,以此为载体提高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的内在修养、文化底蕴和道德水准,推动系统干部职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文明意识,实现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自觉转变。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活动, 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环境文明、思维文明和心态文明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践行文明礼仪,让文明礼仪成为地税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三、围绕营造税收环境抓创建
良好的税收软环境是文明创建在税收执法中的具体体现。我局厦门地税切实更新执法理念,推进依法行政,在全国税务系统中率先面向纳税人全面推行“无过错推定”,成功将司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运用于税收执法实践。要求地税干部在执法中重视举证责任,严把证据审查标准,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前,不进行税收违法推定和处罚,在依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纳税人权益,体现了人性化执法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受到纳税人的欢迎,并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和法学界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专门出台实施办法,在现有法规基础上结合实践,对税收行政处罚中的配套制度、申诉救济制度以及适用法条等进行详细规定,可操作性强。这一实施办法不仅让执法更为公正、权威,有效降低了税务干部的执法风险,也使行政处罚手段的运用更有针对性,达到让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的目的,有效维护了税法尊严,给予纳税人充分的尊重,推进了依法治税的制度建设。
四、围绕服务纳税人抓创建
自创建伊始,我局厦门地税就始终坚持文明创建要真正让纳税人受益,把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全面打造以“纳税人之家”、“厦门电子地税局”和“地税12366”为主的三大涉税服务品牌,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广大纳税人在办税中感到真诚的尊重与实实在在的快捷与便利。狠抓岛内外10个办税服务厅和28个办税服务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的“一窗式”和“一站式”办税服务模式,稳步推广“同城通办”业务,使纳税人就近即可到任一办税服务厅办理,节约纳税人的办税时间和成本;还在办税服务厅引入了自助办税终端机,方便纳税人24小时自助办税。大力提升税收信息化水平,建设以“厦门地税”网站为核心的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实体办税服务厅的所有业务均可在网上办理,网上办税服务方便快捷为纳税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据统计,厦门市已有98%以上的企业通过厦门地税网站办理各项涉税事宜,其中包括涉及全市近300万人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和社保费登记征缴,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一网搞定”。精心打造“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解答涉税疑难问题。该服务热线以“热心、诚心、细心、耐心、专心”的“五心”服务理念承担起全市15万纳税户及近300万参保人税收、社保政策、法律、法规咨询解答的重任。截至2011年底,“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各类涉税咨询突破283万人次,受理地域范围涉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个城市和台、港、澳地区,电话年接通率超过90%,网上回复率达99.6%,即时答复率超过99.9%,满意率达99.99%,被广大纳税人和参保人称之为“听得见的微笑”。
五、围绕奉献社会抓创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社会文明的最好表现。我局厦门地税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内涵与外延,以“奉献社会、奉献爱心”为主题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厦门地税志愿者”队伍,号召“人人都是志愿者”、“有空就做志愿者”,让干部职工在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中亲身体验奉献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使地税的文明创建成为厦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地税全系统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约1000人,先后开展了公交车厢“三角梅徽章”送文明乘客,“洁净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文明交通督导岗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截止年底,全系统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已超过20000小时,厦门地税志愿者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融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之中,为和谐社会建设,为厦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做出了积极贡献。税收工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地税志愿服务的另一大特点,自09年4月起吸收企事业单位员工、大学生村官等社会各界人士组建税收宣传志愿服务分队,这支队伍与地税干部一道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街道、农村、重点工程、军营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政策宣传,为广大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农民、学生、复转军人、社区居民等群体普及税收、社保政策,讲解真伪发票识别等知识,共同为纳税人维护合法权益。此外,还积极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捐款捐物献活动。义务植树、义务献血、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凡是需要奉献爱心的地方,地税的干部职工都想方设法尽一份微薄之力,种种善举闪烁着地税员工关爱社会、扶助弱势群体的爱心。
(省地税局)
〔公民道德建设〕
省邮政公司六措施
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
一是开展示范窗口创建。重点围绕强化道德意识、建立诚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端正行风等4个方面展开,集中5个月时间分5个阶段推进,通过开展“创新服务理念创建示范窗口”、“营业服务规范管理达标”、“三亮三比三评”、“评选身边服务明星”等一系列活动,着力解决窗口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邮政窗口文明服务水平。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围绕“态度、效率、沟通”主题,开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系列活动。举办职场礼仪讲座,组织礼仪知识测试,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活动,梳理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福建省邮政公司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对机关人员工作行为、团队行为、会议行为、廉政行为、仪表行为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重新修订《福建省邮政公司机关创建文明部室考核办法》。通过机关文明部室半年考评活动,促进机关作风的明显好转,提升机关文明素质。三是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深化“学雷锋、真情服务为人民”活动,组织为贫困山区捐赠“母亲包裹”活动,组织为罹患重病的困难党员林志航捐款,并定期上门结对帮扶。四是举办“道德讲堂”。9月份将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道德讲堂”推进会,以祝仁财、赖祥民、“南平爱心邮路”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为宣讲内容,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宣传良好的行业道德风尚。五是开展环境整治活动。重点对办公室、食堂开展卫生整治活动,提升员工环境满意度。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在食堂明显位置张贴“文明餐桌”宣传海报,打造绿色、健康、节俭、文明的就餐环境。六是开展文明交通、安全行车教育。修订完善《福建省邮政公司公车管理办法》,下发宣传材料,加强对邮政员工文明交通和安全行车的宣传教育。对所有公车车容车况进行检查和“三清”,组织道路交通法规知识测试,邀请交警上交通法规课,促使驾驶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省直机关文明办)
〔城市文明创建〕
福州市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措施实
近年来,福州市把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作为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多部门联合行动,“疏堵导建”多举并重,倾力培育城市文明交通新风尚,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一、舆论引导,强化“文明交通”意识
文明交通是培养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切入口。为让市民树立文明交通意识,成为文明交通的自觉践行者,福州市在加强舆论引导上狠下功夫,“文明交通”意识不断深化。一是媒体宣传持续深入。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协调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社、网络等新闻媒体,以视频、图片、文字等,采取持续曝光、刊发评论、权威发布、重点报道、滚动宣传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既宣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新规定新措施,又宣传市民的建言献策;既宣传城区交通管理综合整治的成果,又全面曝光不文明或违法违规的交通行为。二是公益宣传氛围浓厚。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等从文明公益广告征集、公益手机动漫大赛、短信文化节等活动中,选择针砭出行陋习、褒奖文明交通的作品,以公益广告形式在市区主干道、醒目位置,公交车站、长途客运车载电视,以及宾馆、酒楼、商场、公交车、出租车的LED显示屏进行宣传展播。三是社区宣传生动广泛。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文明交通行动的要求,宣传文明交通的相关规定,带动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市交巡警支队将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制作成展板,到公园广场、重要路段、学校企业等进行展示。利用文艺晚会、校园艺术节、“激情广场大家唱”等载体,编演文明交通题材节目,给市民以思考启迪。
二、完善制度,落实“文明交通”行动
为推进落实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依据相关法律条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及《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中的交通指标、福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市区交通现状,修订完善并制定出台了50多项管理规定,做到了“六个强化”。一是强化车辆交通管理。整治重点车辆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持续对公交车、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三轮车、拼装改装车的整治,推行电动车、摩托车禁限管理规定等,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二是强化对驾驶人员的教育管理。对驾校、考场、考试预约等管理进行规范,对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职业驾驶人员加强交规教育。三是强化对特殊时间段道路交通的管理。制定“春运”、“5.18海交会”、“6.18项交会”等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实行规范管理。在市区地铁项目建设期间,市属和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四城区区属两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四是强化特殊地段路口的管理。对地铁施工路口、事故多发、易发地段、平峰期易堵路口等交通疏导做出详尽的规范。五是强化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对市区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的建设、使用,隔离带的建设维护,市区停车泊位的设置、管理及咪表收费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六是强化对交管队伍的管理。把交通管理规范执法和岗位能手评选、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监督、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资格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限时答复、处理“12315”市民诉求、信访,加强对交通协管员协勤工作的督查,提高协管员队伍工作成效。
三、着力民生,夯实“文明交通”基础
近年来,福州市加大城区路网建设力度,按城市建设的布局和发展前瞻,不断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实现交通畅通提速,民生有效提升。在核心区域“四纵四横”主干路网结构成形成的基础上,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连接捷径段,串起二、三环,连接小路段,快速进入绕城高速,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更提升了城市景观,城区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几年来,全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逾百亿元,改造城市道路800多公里,老城区内50多条“断头路”、丁字路相继打通,一大批主次干道完成拓宽改造,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连接市区各繁华地段的地铁建设正在顺利推进。日渐完善的路网为城市“文明交通”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四、疏导并重,提升“文明交通”成效
为更好地落实文明交通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交通管理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部门及社会力量,分步骤、有重点强力开展城区交通管理综合整治工作。几年来,重点整治解决了摩托车非法运营、驶入禁行道路和高架桥;出租车不按道行驶、不按规定超车、不按规定掉头、违反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违反停车规定、乱鸣喇叭;公交车争道抢行、不按规定停靠、不按规定超车、乱鸣喇叭、尾气超标等问题;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注册登记;二环路和三环路以内区域分步骤实施“限电限摩”;违反车辆号牌使用规定、特种车辆违法行为、驾驶拼装、改装和报废车违法行为等突出交通问题。通过多轮有效的综合整治,电动车占用人行道现象得到有效整改,路口交通混乱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各类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力遏制,重要区域和部位交通节点堵塞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同时,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劝导工作。市委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委交通委、市直机关工委、福州日报社等组织和推出“畅行中国——文明交通在行动”大联播活动、“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活动、“红绿灯下见文明、斑马线上显公德”文明交通宣传活动、“车德月”活动、“礼让斑马线”活动、万名志愿者文明交通引导活动、“文明示范标准岗”、“十佳示范路口”、“十佳公交司机”、“十佳出租车司机”、“十佳交通协管员”、“十佳环卫工人”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积极影响,形成了“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
(福州市文明办)
〔行业文明创建〕
永春县检察院文明单位创建措施好
近年来,永春县检察院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抓手,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检察工作主题,着力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着力队伍建设,增强创建合力。围绕新形势对检察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新需求,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强化目标设置和过程管理,推动干警积极作为。根据不同岗位及职责,设置考核目标,分解目标任务,明确标准,实现岗位工作细化量化。实行按月推进动态管理模式,每月定期在内网公布部门和干警的工作情况,实时监督工作进度,动态掌握工作成效。倡导“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结合检察业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以专家讲座、办案实务培训、公诉案件庭审观摩、疑难案件研讨、法律沙龙等方式,让干警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通过“金点子”征求、“检察长信箱”、“谈心交心”活动等拓宽交流渠道,向干警征求意见和建议,增强干警的责任感。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党员承诺、老中青干警“传帮带”等方法手段,在全院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2.着力岗位作为,夯实创建基础。着眼于大局,积极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始终坚持把释法说理、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贯穿于办案全过程,对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邻里家庭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当事人特别是初犯、偶犯、过失犯依法酌情作宽缓处理,努力减少社会消极因素,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深入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携手共建活动,职务犯罪侦查坚持“一案一建议”制度,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案原因、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2010年来共发出检察建议16份,均由专人做好跟踪落实,加强回访考察,督促发案单位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群众自发给检察机关送来“腐败分子的克星”、“秉公平正义怀爱民之心”等锦旗。
3.着力服务民生,提升文明形象。延伸检察工作的触角,重心下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坚持检察长接待日、院领导分片联系乡镇制度,通过约访巡访、带案下访、联合接访等途径,主动联系群众,倾听民意诉求,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2010年以来开展下访、巡访、预约接访和检察长接待日共81场次,其中检察长带领干警主动到乡镇下访、巡访17场次。组织检察干警通过“大走访”、“心连心”、“结对子”、“综治联系点”、“青年检察官驻村帮扶”等方式,倾听民意体察民情。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职务犯罪、商业贿赂的查办力度,开展惠农资金使用、重点建设项目同步预防,加强危害食品安全渎职犯罪查处和预防,规范做好支持起诉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切实保障民生民利,打造了亲民爱民的检察形象。在全县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位居政法系统首位,多次被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称号。
(永春县检察院)
〔农村文明创建〕
邵武市“五个工程”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1.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乡镇“三校”(文技校、文明夜校、业余党校)为阵地,以培育新农民为目标,聘请涉农专家、技术人员为指导员到基层做现场培训,选派7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乡间地头服务,制作电话联系服务卡3万张,随时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组织了阳光工程、巾帼科技、青年乡土人才、产业务工实用技能等多层次的培训,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196人。举办“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组织电影《父亲朱邦月》、配乐诗朗诵剧《为爱而来》巡回演出等多形式的活动宣传,受众面达6万余人,有力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法律知识和文明素质。
2.农村生态建设改善工程。以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农村生态进度居南平之首。仅2011年就投入资金2500万元,惠及和水北等8个乡镇(街道)、25个行政村。建立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激励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共有10 个乡镇被评为“福建省生态乡镇”,占全市乡镇的三分之二,77个行政村被评为省、南平市生态村,占55%。2012年再投资2200万元在肖家坊镇将上村等16个行政村推动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3.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结合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一净(净化饮用水)二建(建好公厕、沼气池)三绿(绿化村边、路边、水边)活动,改善、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全市21个新农村试点村规划农民新建住宅3699户,规划用地1227亩,2275户启动建设,建成徽派“马头墙”住宅435幢。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9.5万余人;解决8所学校不安全饮水师生人口1万余人,一体化净水器普及率达80%。投资500万元在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和中心村新建50个水冲式公厕。近3年累计完成沿路、沿江一重山造林绿化面积28910亩。初步形成以和平镇为中心的旅游观光型城镇,以吴家塘镇为中心的工业型城镇,以拿口镇为中心的工贸型城镇,以沿山镇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型城镇。
4.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普及工程。充分利用“三堂改书堂”、“立四榜树样榜”等闽北特色活动载体,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放心消费店、“五好文明家庭户”等道德评议等活动,积极倡导新风尚。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三角戏、傩舞、过火节、抢酒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地方特色文体等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俱乐部的阵地作用,推进“做文明有礼邵武人”、“情暖邵武、结对帮扶”、“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美德在农家等”、“六提倡、六反对”等活动的落实。2009年以来,省、南平市两级文明单位共结对帮扶468户群众,帮扶物质和资金66.3万元。目前,农村信用户达1.8万个,占农户数31%;“五好文明家庭”达2万余户,乡风民风有了明显的提升。
5.农村基础文明督查工程。紧紧依托乡镇精神文明创业竞赛活动这个抓手,督查、协调、指导乡镇深化创建工作。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入手,督促新建改建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4个精品村俱乐部。全市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点计划完成率达100%,建成了沿山、卫闽等5个乡镇未成年人活动中心。配备200台“绿色电脑”,在所有乡镇建立“绿色网室”。从村容整洁入手,每季对乡镇所在行政村及其它1个行政村进行环境卫生督查,深化农村以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提升群众“四清”(清理垃圾、水沟、路障、庭院)自觉性为重点的创建活动。从增强乡镇创建意识入手,将乡镇纳入邵武市创建全国文明城竞赛活动考评系列,参照《测评体系》制定乡镇、村年度考评办法,对乡镇宣传委员、文明办主任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镇村创建责任感和主动性,各级文明村镇的创建率达80%,比上一届提高17%。
(邵武市文明办)
永春县做好建设美丽乡村“六篇文章”
永春县是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契机,不断发挥创建活动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县城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推广应用到农村,以创建文明村(社区)为载体,以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提升、滚动发展、连片创建、移风易俗、文化引领、项目带动“六篇文章”为重点,积极创新适合山区实际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1.做好“规划提升”文章,描绘美丽乡村蓝图。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对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标准》,立足各村(居)的区位、人文、生态等优势,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做深做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目标,以传承文明、提升文明、展现文明为主线,重点抓好省政府下达的2012年45个村庄的规划提升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农村文明风采提供蓝图,描绘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具有田园风光的乡村风貌。
2.做好“滚动发展”文章,激发文明创建内力。坚持示范引领,加大典型示范村、文明村培育力度,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采取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示范村优先从省、市、县文明村(社区)中筛选确定,今年重点培育的10个县级示范村中有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村6个,29个乡镇级示范村中有市级文明村5个、县级文明村12个;县级示范村优先从乡镇级示范村中筛选确定,第一年列入县级示范村建设后,第二年择优推荐列入市级乃至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以此激发镇村干部、群众创建示范村、文明村的内力,营造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农村文明创建的氛围,提振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激情,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持续繁荣和生活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3.做好“连片创建”文章,创新农村文明模式。坚持联动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旧村复垦等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凸显特色,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重要内容,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村开展以“经济共促、环境共建、道德共教、文化共办、创建共抓、典型共育”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共建活动,建立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廉政文化“七进村(社区)”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片创建”的有效途径,培育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型”、“田园风貌型”、“滨溪休闲型”、“生态旅游型”、“造福新村型”、“产业带动型”等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做好“移风易俗”文章,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坚持文明风尚,制定美丽乡村文明公约,组成村级文明劝导队,开展“树文明新风、过祥和节日”、“争当文明村民”活动、“公共卫生好习惯”促进行动、“六提倡六反对”等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施公共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普及、志愿服务活动、基层文明创建、文化环境净化、群众文明服务、农村卫生管理、宣传舆论引导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祥和的良好风尚,努力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培育村民文明行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更好地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做好“文化引领”文章,提升农村文明品位。坚持文化传承,大力倡导农村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传统习俗文化宣传、村民公益性文化活动,净化农村文化环境。充分挖掘永春的民间优秀文化资源,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等设施建设,加强永春白鹤拳、永春纸织画、永春漆篮、永春老醋、永春佛手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抓好音乐诗文剧《乡愁》编排等工作,《永春白鹤拳》动漫电视剧荣获2012年第一批国家优秀动画片,第一部《方七娘与五色羽传奇》获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侨乡文化品牌,进一步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品位。
6.做好“项目带动”文章,展现农村文明形象。坚持项目带动,制定实施《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 美丽乡村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把美丽乡村建设转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采取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四个一”工作措施,即确定1名以上县领导挂钩、安排1个以上县部门帮建、落实1批重点建设项目、落实1笔以上建设资金,重点抓好目前已策划生成的10个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90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以项目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工作成效,以项目展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面貌和形象。
(永春县文明办)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我省多措并举将“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编印歌本,制作光盘。各地以爱国歌曲经典曲目和优秀童谣为主,统一编印《校园经典爱国歌曲大家唱》、《同一片蓝天 同一首歌》等歌本30多万册,配以歌曲创作背景、社会影响、相关故事等知识和图片,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引导未成年人在传唱中学习了近现代史及党史等知识,感悟歌曲的精神内涵。同时,不少学校还发动校园优秀小歌手录制独唱或合唱光盘,每学年推出若干专辑在校园播放,起到良好的领唱示范作用。二是教唱带唱,营造氛围。各地把歌咏活动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按不同年级列出必教必唱必会曲目,专门安排课时或课余进行教学。同时各校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庆六一”、“迎七一”等活动为契机,以班级、年段或团队为单位,利用课间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开展“班班有歌声”学唱传唱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暑期期间,我省各地热度不减,把歌咏活动纳入各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活动内容,纳入夏令营、红色旅游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扩大了歌咏活动的影响。三是组队建团,举办展演。在普遍学唱传唱的基础上,各中小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少年宫承建学校均组建兴趣小组或合唱团,指派声乐教师进行强化训练和指导,提高演唱水平。在辖区共建单位和社区的支持下,各校今年“六一”期间均举办了全校性大型歌咏比赛或展演活动,推动“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兴起高潮。在三明市举办了全省“迎接十八大·童心向党” 歌咏集中展演活动,各设区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到场观摩。1800多名学生代表激情演唱《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永远跟党走》、《我们心向共产党》等优秀爱国歌曲,激发了“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四是网上展播,表彰激励。为充分展示各地展演活动成果,我省认真录制展演节目并在各级文明网站、当地教育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上展播。目前,全省录制优秀节目17个在福建文明风网站展播。各地各校还利用信息课、主题班队会等,认真组织师生登陆全国、省级网上展播平台,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同时,各设区市教育部门每年还对“童心向党”歌咏活动总结评比和表彰,授予单位和个人“优秀组织奖”、“歌咏活动先进校”、“优秀辅导员”和“校园小歌手”等荣誉称号。
(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
〔志愿服务〕
鼓楼区四举措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
鼓楼区从实际出发,结合文明城市建设、文明交通劝导、便民志愿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登记注册机制,开设鼓楼区志愿服务网站,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工作,通过网站注册志愿者已接近3万人。建立督查激励机制,定期检查各街镇、区直部门、文明单位的志愿服务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志愿服务表彰会,对志愿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志愿典型,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二是拓展队伍。由区志愿者协会牵头,在各街镇、各部门、文明单位和社区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140余支,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形成“区—街—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将单位、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团队等志愿服务力量整合起来,方便志愿者队伍走上街头、走进社区,经常性、常态化地开展服务。三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牌、商户LED屏、手机短信等载体加大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传播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每天更新鼓楼区志愿服务网站和鼓楼区政务网志愿服务专栏,及时刊登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和活动信息,便于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四是丰富活动。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主题,精心设计文明城市建设、文化进基层、便民利民等十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传统节日,组织社区志愿者把传承传统文化和关爱空巢老人、慰问困难群众、社区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融洽了社区氛围;组织文化志愿者每周2次开展“图书大篷车进社区”、“百部爱国影片进社区”活动,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组织文明单位志愿者包干20个交通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每个周末开展“便民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街道专场活动,已连续举办15场。
(鼓楼区文明办)
〔情况通报〕
我省四单位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一批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我省4个单位榜上有名。现予公布。
福州市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办事处
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
中国建设银行宁德分行
我省7月份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11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一、中国好人榜
诚实守信:晋江英林供销社员工(泉州)
敬业奉献:钱小芳(省直)
二、福建好人榜
助人为乐:陈尚远(厦门)
见义勇为:王 越(厦门)、赖水生(三明)
托举哥(福州)、李培忠(龙岩)
诚实守信:汤求忠(三明)、吴丽莹(省直)
敬业奉献:戴爱珍(厦门)、宁 勇(莆田)
孝老爱亲:张坤龙(漳州)、王祖福(莆田)
〔简讯〕
省建行开展“服务理念我知我思我行”学习讨论活动 制定了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方式、活动平台和活动要求,同时为学习讨论活动总结提炼了6个正反两方面服务典型案例,并针对每个案例提供了3个以上讨论线索,着力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贯穿服务工作全流程,推动文明创建上新台阶。(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
厦门市直机关党工委部署开展庆国庆、迎十八大系列活动 活动从7月份开始到国庆前举行,主要内容包括:举行一次诗歌散文征集活动、编辑一本机关党建读本《先锋谱》、开展一场文明创建攻坚战、举办一场机关专场演出、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比赛、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一次登山健身活动、开展一次巾帼服务品牌评选活动、举办一系列党务干部培训等。(厦门市直机关文明办)
漳州市成立首支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 8月8日,举行成立仪式。队伍由95名来自港航、渔业等行业的志愿者组成。成立仪式后,漳州海上搜救中心还组织首批志愿者进行专业救助技能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识别救生信号、救助技能、救助落水人员注意事项、志愿者自我保护等。(芗城区文明办)
莆田市200个多功能募捐箱投放公共场所 8月9日,莆田市慈善总会举行慈善募捐宣传箱投放启动仪式,与设置募捐箱的单位签订了募捐箱设置摆放协议,陆续在市区的大型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银行等公共场所投放200个具有视频播放、身高测量、手机充电及消毒的多功能慈善募捐箱,用于募集社会善款,募捐箱募集到的善款由市慈善总会统一清点,转入市慈善总会募捐账户。(莆田市文明办)
思明区对新任社区干部进行文明创建工作培训 在社区居委会两委换届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社区迎检工作培训会,对新当选的96个社区书记、主任进行文明创建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培训,为投入新一轮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充电”。(思明区文明办)
同安区召开道德讲堂建设推进会 全区26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参加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各个单位道德讲堂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工作意见。5月份以来,该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村、镇、学校陆续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共建立道德讲堂70个,开讲活动106次,受益群众近8000人次。(同安区文明办)
龙海市“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从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至今,共建成农家书屋215家,全部投入使用并向农民开放。去年以来,全市“农家书屋”共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技术讲座300多场,5000多人次参加。 (龙海市文明办)
华安供电公司加强文明单位建设 在公司范围内举办主题为“道德在我身边”的动态幻灯片、漫画作品比赛,选题分为“道德理念传播或古今中外道德小故事”、“最美的窗口”和“身边的感动”三个方面。活动有效引导职工树立现代文明道德意识,实现以赛促德。(华安县文明办)
平和县创立“青少年阳光网络学校” 由平和县检察院、政法委、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联合创立,利用网络资源,围绕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需求,面向青少年的普遍性问题特别是困难青少年的需要,制定相关课程,通过心理辅导、法律援助、信访维权、志愿服务、困难帮教、思想教育等途径,解决与青少年成长发展以及工作等问题。(平和县检察院)
诏安县进行精神文明信息工作培训 全县各级文明单位信息员6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还公布了《诏安县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诏安县文明办)
城厢区着力打造“我们的节日”活动品牌 把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经典诵读、文艺演出、志愿服务以及在校园内设立“我们的节日”文化墙、编写校本教材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动“一区一品、一校一品”节日品牌建设。(城厢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沙县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城区社区全覆盖 截至7月,城区12个社区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社区安排1名工作人员和财政专项经费1.6万元,健全60周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组建6支362人助老志愿者服务队,配备服务人员33名,为社区老人提供家政、老人护理、心理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沙县文明办)
福安市出台办法褒奖“见义勇为” 自2012年8月起,对辖区内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和保护,获见义勇为市级模范称号的奖金2万元,获得省级以上“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召开专项表彰大会予以嘉奖表彰。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财政预算30万元作为见义勇为专项经费,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护、抚恤、求助和帮扶。办法还规定,全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无条件组织救治。同时,对无固定收入、生活困难的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在住院期间,每月由市见义勇为协会给予2600元生活补助费。此外,还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以及见义勇为伤残丧失劳动力人员的子女就学、就业等给予照顾。对于见义勇为未被认定公(工)伤,市见义勇为协会根据工伤伤残鉴定等级确定后,一次性发给伤残补助。(福安市文明办)
永定县整改500多家小型经营单位 从今年2月开始,以争创“全国卫生县城”及“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对城区及城乡接合部的小型餐饮店、食品经营生产加工企业、理发美容店、浴室、旅店、歌舞厅、网吧等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整顿,严厉查处、取缔无证经营单位。截至7月,共投入500多万元对500多家小型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整改,目前已有408家小型经营单位整改到位。(永定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