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12日讯 (通讯员 苏毅军)她是一名军嫂,谱写着时代的风采;她是一名教师,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她更是外来工子女的守护神,肩负着帮助外来工子女成才的重担。她相夫教子,敬老爱幼,用爱来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她,就是南安水头奎峰小学一名高级教师--黄燕菁。
营造和谐家 默默当军嫂
当年,当她选择当军嫂时,就有人劝他:“他家远在大西北,无依无靠,你会吃苦的。”然而她无怨无悔。与爱人从相识到结婚已有13年,她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她很少为自己添置像样的衣服,大部分的钱用在接济父母、公婆和女儿的教育费用上。
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重担。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时,有一次发高烧到41度,漆黑的夜里她一个人用大衣裹着孩子去医院,打吊瓶。
2006年,父亲病重,住院期间,为了不落下功课,她就学校医院两头跑。父亲出院在家,更是忙坏了她,她成了家庭护士,安顿好女儿睡觉后,便和年迈的母亲轮流照料父亲,直至父亲安详地离去。由于常年劳累,她的身体也日渐消瘦。
由于她的关爱和支持,爱人出色地完成了部队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表彰,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06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先进个人和基层好主官。
爱岗铸师魂 当好守护神
她是名好军嫂,但她更是一名好园丁。她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与同事融洽地相处。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她多才多艺,在泉州市歌手赛获过奖,荣获全国歌手赛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她还指导学生经常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11年2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歌手赛,获得银奖。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个中国家长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水头镇,每年都有10万多外来工在这里工作,带来了众多外来工子女,当他们在陌生的水头重新开始学业时,都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尴尬,这也成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头之痛。奎峰学校内就有100多名外来工子女在这里就学,她针对外来工子女自卑心理、“隔代教育”弊端的特点,对其进行特别的辅导。李强同学是一名外来工子女。由于家境贫困,加上成绩不好,显得很自卑,对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一情况,她几次找他谈心,在她的关爱下,孩子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热情上进,获得泉州市“自强好少年”的荣誉称号。
荣誉满满,精彩串串,她欣慰地笑了。
![]() |
![]() |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