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的地方、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那是一种幸福”,人们常这样来形容幸福的感觉。在厦门,这种幸福的感觉就是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遇到了随时向你伸出友爱之手的志愿者。
12月5日,中风卧病在床的郑永宣身边,他爱人说着说着又哽咽了。她的眼神里不是带着悲伤,而是欣喜。她的眼泪不是为卧病两年的老伴而流,而是为送来温暖的志愿者而流。她已经记不清这两年来,志愿者来过多少次,甚至是“有求必应”。
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厦门发生。这些送温暖的人也因此被称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三无”志愿者。他们每天用一点一滴的爱心暖流让这座城市的文明“温度”不断上升。据统计,截至11月,厦门市已注册志愿者达3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6%,形成青年、巾帼、“五老”、社区、科普、工会、无偿献血、红十字、社科联、老龄办、文明单位以及反扒等各类志愿者队伍。
无时无刻 等待召唤
有时间就做志愿者,这已经成为很多厦门人的生活选择。但有不少志愿者认为这样远远不够,甚至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工作。志愿者杨少华是个直肠癌患者,身上还带着人造口袋。正因为知道癌症患者的痛苦,杨少华给别的患者当起了“后勤部长”。当得知素不相识的老张也得了癌症,杨少华两年来不仅坚持天天打电话鼓励,还每次陪同老张去医院复查。现在,每天背着人造口袋带不同病人到医院看病,已经是杨少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
在厦门,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时刻准备着为他人奉献。在社区网站上,有需要帮助的人,只要把求助信息发布出去,很快就会有相应的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如今,厦门已经形成快速提供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网。
郑金汉就是通过网络与小朋友结成对子的。郑金汉被聘为厦门嘉滨小学“文明上网校外辅导员”后就引来有不少“粉丝”。郑金汉经常要上博客看看“粉丝”们的烦恼,开导他们。郭玉嫙迫不及待地要与郑金汉结对子,就直接给他留言。很快,两个人接上“线”,在博客中互动交流,成为好朋友。
头戴小红帽,一手垃圾钳、一手环保袋,胸前还贴着火红的志愿者标志,这是最常见的志愿者形象。行走在厦门大街小巷,人们还会发现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和其他市领导以这身打扮出现,同各行业志愿者拿着垃圾钳,走上街头,清理街边卫生死角。这种从上而下的召唤,让厦门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