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把古琴从博物馆里拉出来 弘扬与继承古琴艺术
http://wmf.fjsen.com 2012-12-06 09: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来说两句

光大,“让中学生像知道李白、杜甫一样知道古琴”

1979年至今,在南京、成都、沈阳、扬州、常熟、苏州、杭州、福建、广州等地都陆续成立了古琴研究会和古琴琴社。它们皆为弘扬古琴艺术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古琴申遗成功前后,学琴、弹琴、赏琴、藏琴、斫琴更在全国各地逐渐升温。姚亮告诉记者,就是在2004年前后,深圳学古琴的人日渐多了起来。

2010年,古琴更走进校园,文化部非遗保护司、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把遗产交给未来”,举行了“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大型系列活动。不仅如此,全国很多大学都创建了古琴社,仅北京大学古琴社就有400多名成员。尽管与其他校园社团相比,古琴社显得有些后知后觉,但这对于自古以来只为文人雅士所好的古琴来说,绝对是迈出非常不易的一步。

古琴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古琴名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认为,以后,应该让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古琴,就像知道长城,知道李白、杜甫一样。古琴可以不会弹,但得知道,就如同可以不会作诗,但得知道“床前明月光”一样。

定位,“先万紫千红, 再大浪淘沙”

古琴家对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看法不尽相同。有琴家认为,古琴音乐应保持书斋雅集的传统形式,崇尚淡雅恬静美,且不太适宜于音乐厅舞台。而也有琴家认为,前人留下的3000余首古琴曲谱及理论篇章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就应该发扬光大。龚一表示,其实两者区别在定位于“小范围的书斋雅集”,还是“大范围的发扬光大”,两者并非为尖锐相向的矛盾。

古琴到底该如何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赵家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古琴艺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固步自封了。古琴归根结底是一件乐器,而不是古董,今后如果仍然把古琴限制在以琴会友的范围内,古琴早晚会死掉。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也说:“古琴是开放的艺术,具有无限的包容性。”

近年来各地琴社风生水起,虽然良莠不齐,但对古琴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中国,失传的乐种很多,箜篌失传了,瑟失传了。对于古琴来说,李祥霆认为,“先万紫千红,再大浪淘沙”也不失为一良策。(彭海霞 陈思彤)

 

责任编辑:阮丽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