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北斗"已完成对亚太地区全覆盖 明天我们一起用"北斗"
http://wmf.fjsen.com 2012-11-29 16:46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北斗”定位精度与GPS相当

在向某个特定用户提供定位服务时,GPS使用4颗在轨卫星,而北斗实验系统仅使用2颗、区域系统使用4颗,这是否意味着“北斗”正在向GPS的发展方向靠拢?

GPS采用无源定位方式,而北斗实验系统采用有源定位方式、北斗区域系统采用有源、无源两种定位方式,因此“北斗”具有有源和无源两种定位方式,这反而是“北斗”的优势所在。

GPS最初是利用核潜艇与其中4颗在轨卫星的相互位置关系,通过方程式解算出核潜艇位置,这是一种无源方式,即核潜艇不向卫星发射定位信息,只有卫星向核潜艇发送信息。然而,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即没有利用地面测绘成果,需要卫星数也较多。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实力较弱,无法像美俄一样大量发射卫星。于是,我国军事测绘专家推出“双星定位”理论,即将大地测量成果与太空卫星定位相结合。这是一种有源定位方式(即用户需向卫星发送定位申请信号),虽然仅仅使用两颗在轨卫星,但定位精度也能满足需求。如今,我国北斗区域系统增加了无源定位方式,用户可以便捷地在两种定位方式中自由转换。

孙家栋表示,“北斗”卫星发射到不同的太空轨道,正是为了使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卫星密度不小于GPS,而且今后达到全球覆盖时将拥有30多颗在轨卫星,“北斗”的定位精度并不比GPS的低。

在实际应用中,GPS为特许民间用户提供“精码”服务,其单点定位精度为5—10米;对于非特许一般民间用户,提供“粗码”服务,其单点定位精度为20—40米。此前,由于美国仅向我国提供“粗码”服务,无法满足诸如精密测量等民用需求。于是,我国组织建设了卫星导航增强系统,迫使美国开放中国区域的GPS精码服务,从而使GPS定位精度达到10米左右。目前,“北斗”定位精度已由此前的25米提高到北斗二号的10米。

有源定位和短信功能是“北斗”的独特优势

“北斗”拥有的其中一种定位方式——有源定位方式,往往被人诟病;而其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也往往被人称为无用的“鸡肋”,事实是否如此?

“实际上,这正是‘北斗’的优势所在,也体现了‘北斗’卓越的系统顶层设计和今后的扩展能力。”谭述森表示,GPS的无源定位方式只解决了“我在哪儿”的问题,而“北斗”的有源定位方式同时解决了“我在哪儿”和“你在哪儿”的问题,可以说“靠一个北斗用户机就可以走遍天下”。

今年初,我国的一支地质勘探队,在携带GPS用户机进入无人区工作时失踪;而在南海捕鱼的几千条渔船,由于装备了北斗导航系统,没有一艘船因为海上风暴而迷航,这就是定位方式差异导致的结果。

“为在城市高楼群或高山峡谷中的用户提供定位服务,‘北斗’也比GPS强一些。因为在头顶上的狭窄空域,前者比较容易同时找到两颗在轨卫星,而后者很难在头顶上同时找到4颗卫星。”谭述森说。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介绍:北斗区域系统的建成和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标志着“北斗”的应用将进入规模化、社会化阶段。与GPS系统相比,“北斗”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服务上与GPS基本相当,在功能上,北斗系统的位置报告、指令传输功能是GPS所没有的。因此可以说,就国内应用而言,GPS能做到的,“北斗”都可以做,而且“北斗”所具有的特色优势,一定会比GPS应用得更好、更广。

如今,美国研发的第三代GPS以及欧盟、印度等国正在研发建设的新系统,都在考虑增加有源定位方式。“别人学‘北斗’,并不令人奇怪;今后中国人不用‘北斗’,这才是令人奇怪的事。”南方测绘集团技术管理中心技术总监李耀忠感慨地说,虽然“北斗”在地面站设备、用户设备、卫星技术等方面与美国仍有差距,但在顶层设计和系统结构方面的优势,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在基础工业方面的不足。(潘少军 王耀华)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