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诗剧《乡愁》泉州成功首演 闽南元素很怀旧 2012-11-28 15:52 谢玉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
由泉州本土打造的交响诗剧《乡愁》27日晚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进行首演。 |
相关报道>>> 交响诗剧《乡愁》成功首演 多方携手力争打造文化新名片 (刘宝生 摄)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一幅幅画面在展现,是这一路的乡愁让破镜重圆,梦想成真。昨晚,交响诗剧《乡愁》在市区梨园古典剧院成功首演。诗剧改编自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也唱响了两岸同胞新时代的“乡愁”: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交响诗剧《乡愁》创排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4月份,余光中回泉州时欣然为交响诗剧《乡愁》题字;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就如何将诗剧打造成为精品剧目作出批示或具体指导;在创排过程中,还专门召开了专家研讨会,2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为诗剧的完善提升建言献策;还有不少市民,等不及《乡愁》正式上演,就抢先走进彩排现场先睹为快…… 四幕“乡愁” 演绎人间真情 乐声起,光渐启,演出一开始随着一组组舞蹈造型的出现,弥漫着一股浓烈的乡愁。本剧在序篇中,就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正如“老诗人”的吟唱:月有多圆,身影有多长,乡愁就有多深。 “石头、剪刀、布”,诙谐的儿童游戏多次出现;母亲心灵的呼唤“孩子,回家吃饭啦”,贯穿全剧;熟悉的闽南民间歌舞随处可见;亲切的童谣时常萦绕耳际:婴婴睏,婴婴睏,一暝大一寸。婴婴惜,婴婴惜,一暝大一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情感,主创人员力图通过一组组熟悉的艺术形象,凸显出“乡愁不仅是地域的、更是文化的,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亘古的心理情结,是人类在发展之中情感需求所致的大爱”这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上个世纪中叶发生的家园阻隔、骨肉离散是中华民族的旷古悲情。”诗剧的编剧雪天蕾介绍说,《乡愁》以主人公“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为架构,以诗人与故乡、故人的不解之缘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借助乡愁诗人从广远时空中提炼的四个触动心灵的鲜明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着重刻画诗人与母亲、腊妹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悲欢离合。整个交响诗剧以感情为线索,串起余光中先生的诗篇《乡愁》及其他同题材诗文,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思乡升华到思念祖国。第一幕《小时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幕《长大后》:长大成人,告别新娘,借舟车以系情感;第三幕《后来啊》:母子永别,天人各一,借坟前以诉衷肠;第四幕《而现在》:人为藩篱,乡愁无以复加,借海峡以寄情怀。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从而表现了诗人也是华夏儿女绵长的离愁别绪与浓烈的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