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同伴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肖广的选择是,先救离岸边更远的女儿同伴,再将女儿救上岸。“我当时是考虑女儿情况不危险,才先去救邻居女儿的,因为如果当时我稍微迟一点,她就会滑入深水区,就会没命。”肖广说,他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抉择,“鱼与熊掌兼得”。(11月6日红网)
美国一家杂志出了个题目,征求最佳答案。题目是:“如果卢浮宫发生火灾,而你只能救出一幅名画,你将抢救哪一幅?”经过多次筛选,最后公布了最佳答案:“抢救挂在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这个最佳答案也许出乎很多人意料,但其所倡导的危机情形下的理性抉择,则收获了最大程度上的认同。
虽然抢救艺术品与抢救落水的小孩是两码事,但在危机情形下,当事者所表现出的理性、智慧是一样的。基于此,就该为这位做出正确抉择、成功化解危机的父亲鼓掌。至于施救者救人顺序的先后、与被救者关系的亲疏,实在无须过多的道德渲染。
人性是道复杂的多选题,危机情形下,趋利避害还是舍生取义,既跟个人道德修为有关,也需综合当时的客观因素。危机情形下的两难局面到底该如何抉择?放在不同的人身上答案也是不同的。于是,许多为人父母者看到这位父亲的做法,就感觉理解不了,甚至发出一声苛责。但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这位父亲当时先救离岸较近的女儿,再救远处的女儿同伴,事情又将如何?难道非要等到悲剧证明了人性中的自私自利,才算真实可期为人接受?
舍己为人是民族传统美德,但随着公民个体意识的不断觉醒,“见义智为”替代“见义勇为”越来越成为普遍共识,如何秉承科学理性做出最佳选择而不是基于道德负担进行无谓牺牲?这越来越具有探讨价值。而这位“鱼与熊掌兼得”的父亲,无疑就是个很好的范例。围观者、舆论所要做的,就是鼓励这种理智抉择,而不是发出其他无谓的质疑声音。
事实上,类似的道德困局不在少数,“妻子与母亲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一度成为全民热议话题,“大学生救农民工牺牲”也引来万千喧哗。在之前的语境中,道德与理性似乎难以共存,“取义”似乎必然要“舍身”。但在此处,理性思考后做出最佳抉择的父亲,无疑为这些探讨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角——没有什么两难,理智、科学,用最小的牺牲挽救最多的损失,其实就是最佳答案。(郭杨阳)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11-05见义勇为勇士赴台观光
- 2012-11-05两人勇斗偷车贼被捅死 家属获见义勇为慰问金
- 2012-10-30莆田四名外来工火海救老人 获评"见义勇为模范"
- 2012-10-23闽狮渔07161船员入选省级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 2012-10-23全省第19次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启动
- 2012-10-17福州见义勇为牺牲人员抚恤金最低标准调高到29万
- 2012-10-10路遇飞车抢夺 石狮两市民见义勇为擒贼一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