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道德评论 > 正文
夏熬凉茶 冬煮热粥 滋长了向善的力量
http://wmf.fjsen.com 2012-11-05 10:29  陆健 龚亮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座座温暖人心的小亭子

早晨6点多,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区华盖山下东门附近的红日亭施粥摊前,来喝粥的人群已排起了长队,几名老人忙碌着:熬粥、煮菜、施粥……

钢板搭建的红日亭约70平方米,这里是温州秋冬最“温暖”的早餐摊。这个简易的施粥摊,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温情:9年来,20多位老人坚持免费为过路人送上热腾腾的粥和小菜。

红日亭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退休老人在红日亭前向路人免费供应伏茶。而开始决定施粥,是因为看到周边一些孤苦老人、拾荒者和失业民工在寒冷的冬天吃不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所以几位老人自己筹钱购置锅碗瓢盆,自发办起这个施粥摊。到现在已经有26位老人义务参与,其中3位年过八十。

喝粥的人,很多都是附近的外来务工者、环卫工人甚至是路边乞讨的人。52岁的孙阿姨就在附近负责环卫,每天早上和丈夫一起来红日亭喝碗热腾腾的粥是件很暖心的事。当记者问她“怎么看这群热心的施粥人?”她直接就蹦出了两个字:“好人!”

除了供茶施粥,民俗节日是红日亭老人们最忙碌的时候。端午节包粽子,买了700斤糯米,提前五六天开始包;农历“二月二”,温州民间有吃芥菜饭的传统,红日亭准备了600多斤大米,摆下五口大灶炒芥菜饭,当天吸引了近千人到场。

很快,老人们的善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温州市民,来红日亭献爱心的人也多了起来。“熬粥用的米,是市民们捐的;买小菜的钱,也是他们捐的……这里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的爱心。”老人孙兰香一边用铲子搅粥一边说。

在温州,像这样的公益慈善点,远远不止红日亭一处,500多个大大小小的慈善公益伏茶点遍布城乡,“绘制”成了温州的一幅“伏茶地图”。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