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八闽文明> 漳州 > 正文
港籍"漳州媳妇"77岁签字"捐身" 鼓励乖孙一块捐
http://wmf.fjsen.com 2012-10-31 19:45   来源:    我来说两句

▲李曾言老人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遗体应毫发无损、保持完整。但是家住芗城区延安南路的李曾言老人,前不久毅然申请了“人体器官捐赠”,令人颇感诧异。一位老人能够打破传统观念,下决心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器官无偿捐献出来,该是怀着一种如何豁达宽广的胸襟呢?昨日,记者专程前往李曾言老人的家中采访。

李曾言今年77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与记者侃侃而谈。虽然在漳州市区居住,但她是香港特区的永久性居民,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必须返回香港居住。原来,她在2009年与现在的老伴重新结合,从此开始在漳州定居。

“其实我的这个决定算不了什么,只是出于对生命的一种敬畏罢了。人都是要面对生死的,为什么不以更好的方式做一个告别呢?”老人的一番话令记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她的家中,记者看到了香港卫生署今年7月份为她颁发的“器官捐赠卡”,她总是把这张捐赠卡带在身上。卡上写着“我支持器官捐赠,请尊重我的选择”,与其说这是宣传口号,不如说它就是这位老人的心声。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何能够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选择在自己身体硬朗的时候就达成“器官捐赠”的意向呢?李曾言告诉记者,这并不是巧合。原来,思想一直比较开放的她早在几年前就曾签署器官捐赠申请书,但是一直未能获得有关部门的登记与认可。今年7月份,她返回香港作短暂居住。有一天她带着最小的外孙女到香港的威尔斯医院打防疫针,恰巧在候诊大厅看到关于“器官捐赠”的宣传栏,便上前为自己进行了申请,并顺利通过审核,随后被登记在档。当时在填写“捐赠器官类别”栏时,她毫不犹豫地在“所有适用的器官”那一栏打上勾。虽然老人做的这个决定有点令人吃惊,但是她的两个女儿都表示理解与认可。而在老人的影响下,她才12岁的外孙女郑彦美如今也成功申请了“器官捐赠”。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