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轶闻 > 正文
焕彩两岸的琉璃故事 文化内涵才是经营的重点
http://wmf.fjsen.com 2012-10-30 09:08  林娟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时间退回到1996年,这个对张毅和杨惠姗夫妇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

“那年,我们第一次赴大陆举办琉璃大展时,大多数参观者还不知琉璃究竟为何物,如今大陆的琉璃生产企业已多达几百家,琉璃艺术品也成了时尚消费品。”夫妇俩介绍,“琉璃工房”目前已是两岸琉璃行业的领头羊,希望它发挥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一个营销点,而是要传播一个信息,一个观念,一种文化。

还是在那一年,他们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当得知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终将消失时,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杨惠姗当即发愿要尝试用复制铸法创作佛像主题作品。“我觉得琉璃是雕塑佛像的绝佳材质,这种材质可以从光明到阴暗,从外在到内在,提供无穷的创造空间;透过变幻莫测的光,也传递了爱与慈悲。创作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我珍重这种挑战的正面意义,有挑战就有希望。”杨惠姗说。

2006年,杨惠姗终于把“千手千眼观音”雕塑成琉璃工艺品,塑像高100厘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琉璃佛像。去年,高达200厘米的另一尊观音像原型雕塑完成,在烧制过程中动用了100多位员工,耗费了4350公斤的耐火石膏、4000公斤的琉璃晶质,但在试烧阶段没有成功。不过杨惠姗并没有气馁,决定在今年年底再度尝试。

而今,“琉璃工房”已在大陆开了53家艺廊,台湾还有22家。10月中旬,“琉璃工房”在台北举办25周年特展,而它在福建的第一家艺廊也即将在福州开张。每年在大陆至少开12家以上的艺廊,是张毅和杨惠姗接下来奋斗目标。

“经济效益不是经营的单一目标,文化内涵才是重点。”张毅表示,在台湾时总想,琉璃文化绝不应仅仅局限在这个岛上,希望对民族文化、工艺美术和相关历史,进行追根溯源。来到大陆后,触摸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根基,除了震撼,更希望能为传承尽一份心力。

“文化可以影响整个民族,文化创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夫妇俩如此说。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