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户雷钦团一家在新居内午餐,其乐融融。
(颜 凑 文/图) “小溪沿村而过,公园就在门前,家里的设施一应俱全,这样的生活环境不比城里差。”日前,蕉城区飞鸾镇桂洋新村居民蓝银娟满脸幸福地对笔者说。
桂洋新村位于飞鸾南部104国道旁,紧邻风景优美的黄岳主题公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四排新房规划有序,是宜居宜业的省级重点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
走进蓝银娟的新居,笔者感受着现代生活的气息,这座占地90平方米的两层房子里,新式家具、电视、洗衣机等设施应有尽有。
“冬天风大,门窗关上也不顶用;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锅碗瓢盆都要拿出来接漏雨。”蓝银娟的丈夫蓝意良回忆起当年住在南山村马山自然村的情景唏嘘不已。南山村马山自然村地处蕉城与罗源交界的深山里,全村人口570多人,村里不通公里,土地多为贫瘠的山垅田,村民只能种些水稻、薯类、竹子维持生活,加上还不时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活水平极低。几亩薄田难以填饱肚子,为了换些粮油,很多村民们上山砍柴挑到镇区卖,来回要走大半天。
前些年,为了摆脱贫困,蓝意良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走出大山打工,虽然积累了一些资金,但还是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飞鸾镇是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近年来大力实施造福工程,鼓励边远山区群众向镇区集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群众在造福工程安置点建房,其中,桂洋新村、蒲岭新村就是飞鸾镇造福工程的两个重要安置点。
“自从搬迁定居这里,我们就业渠道多了。”走进村民雷钦团家中,他们一家正吃着午饭,桌上鱼、虾、肉等十分丰盛。2010年,镇里开始规划建设桂洋新村,在造福工程的优惠政策推动下,雷钦团三兄弟按规划建设了三层半的新居。飞鸾小城镇建设和众多企业为搬迁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如今雷钦团在镇里的建筑工地里做模板工,月收入达四五千元,其他两兄弟也从事水电工程。农忙时节,他们还回山上种些农作物,管理下竹林,增加收入。
桂洋新村从2010年8月开始建设,规划安置123户516人,目前已搬迁入住49户205人,年底将有51户群众搬入新居,主要安置飞鸾镇南山村4个自然村的整村搬迁,部分涉及蒲岭、新岩自然村群众。在新村住户的门前,一些工人正忙着铺设下水管道,有些住户也在帮忙着。飞鸾镇副书记赵光裕告诉笔者,飞鸾镇将桂洋、蒲岭造福工程安置点纳入镇区总体规划,多方争取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桂洋新村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桥梁、变压器增设、水电入网、路面硬化、排水排污管道等,总计投入160.5万元,二期计划投入173万元;蒲岭新村已完成征地扫尾工作,25座房子已动工建设。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