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 正文
三坊七巷重生记:榕建国后最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http://wmf.fjsen.com 2012-10-25 09:16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三坊七巷人的自豪

三坊七巷老居民,都以自己曾住或仍住在三坊七巷为豪,自觉地以各种方式投入三坊七巷的建设。

搬迁开始时,居民们不动一砖一瓦,支持政府的决策;国家级文保单位林聪彝故居修复时,其后人林强等为工作人员恢复彩绘壁画《獬豸》提供帮助;三坊七巷旅游旺季,需要招募土生土长的三坊七巷人做志愿讲解员时,许多已经搬离这里的依姆依伯报名参加,用带着虾油味的普通话或是福州话为游客讲解。

家住文儒坊大光里18号的71岁“老福州”郑子端出身中医世家,每到民俗节庆,他都会应邀为年轻人义务讲解、演示原汁原味的三坊七巷风俗。他说:“我生活、成长在三坊七巷,熟悉这一切,我有责任把三坊七巷的民俗告诉大家,不要出现知识断层。”

三坊七巷目前有116户留住的居民。三坊七巷管委会积极调动这些居民参与保护修复工程,并由政府补贴费用。文儒坊55号就是其中一家,这是三坊七巷保存下来的19处涉台历史建筑之一,是58岁的罗辉前和堂兄的祖宅。

昨天,记者走进罗宅,只见大门口门罩下是一块牌匾——清戍台武官罗必魁故居。道光13年赴台剿敌的罗必魁回榕后买下这座宅子,道光21年,身为代理江西建昌营游击的罗必魁奉命往镇江与入侵英军交战,不幸战死。因此罗宅既是涉台文物,又是鸦片战争的抗英人物的遗迹。

罗必魁的第六代孙罗辉前说,插屏门上还贴有罗必魁事迹介绍,“这是为那些敲门而入的游客准备的”。

罗宅现存一进全部和二进的部分。因年久失修,一进厅堂漏雨,墙壁严重倾斜成危房。去年三坊七巷管委会对其进行修缮,“修缮费,政府和我们个人分别出10%和90%。”罗辉前说,“房子修好后,牌匾挂出去,不时有游客敲门进来看看,我感到很自豪。”

在南后街,最漂亮的故居当数110号董执宜故居。前日,在董执宜故居前留影的上海游客王恒松、吴佩娣夫妇告诉记者:“三坊七巷出了很多名人,到这里逛逛,可以加深对福建民间风土人情的了解。”

董执宜后人徐韩利告诉记者:“三坊七巷出了这么多名人,作为董执宜的后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政府把我们家门面修得这么漂亮、大气,我们要对得起这个门面。董家兄弟年年春节贴春联、做花灯,既歌颂国泰民安,又传承三坊七巷文化。”

如今三坊七巷已是福州名片,展望它的明天,不妨借用三坊七巷成果展上的一句话:“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也是中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街区,还应成为我们民族善于创造生活并懂得呵护其价值的一种文化蓝本和精神坐标。”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