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15日讯 莫言的“故乡情结”毋庸置疑,高密“东北乡”给了他早期的文学涵育。关于“东北乡”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被广泛传播,“东北乡”也逐步从一个地理概念变成了一个文学概念,成了莫言赖以言说的“精神家园”。近日,记者走进“东北乡”,试图感知莫言根植于此的精神力量。
“东北乡”完成了最初的文学养育
在山东高密夏庄镇平安庄村的西北角,记者看到了莫言的旧居,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无不刻留下莫言的童年印记。宽阔的胶河从这座老房子后面蜿蜒而过。莫言在其作品里说,他小时候,从后窗就可以看见流淌的河水。
据莫言的二哥管谟欣介绍,莫言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这座1966年翻新的老房子承载了莫言太多记忆,他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女。如今,这个房子也有20多年没人住了。
记者看到,老房已是尘灰遍布,蛛网悬垂。堂屋的桌子上,摆着一台老式的晶体管收音机,据说这是莫言结婚时置办的“最高档的电器”。堂屋的大门上贴着春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表明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处世态度,也似乎点出了这个家庭之所以走出诺奖得主的某种原因。
村民方言金坐在莫言旧居后面的场院上晒玉米。他说,他大莫言10岁,莫言喊他“二叔”。“小时候他就是很听话、很安稳”。方言金说,这两天,外头来看莫言老宅的人明显增多。
村民们说,东北乡地势低洼,以前雨水大的时候经常是一片汪洋,只能种“抗涝”的高粱。因此,这一带曾是远近闻名的高粱乡。不过,由于上游水库及泄洪闸的修建,现在这一带也早已不种效益低的高粱,改种小麦和玉米了。
莫言说,“东北乡”的父老乡亲给他提供了最初的文学营养,“他们有的不识字,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都是用耳朵听来的,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这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民间故事是我小说里的重要元素,民间口述故事的方式和风格,也对我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距离莫言旧居十几里地的孙家口村,有一座石桥。莫言小时候听村子老人讲过游击队在这里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故事,长大后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莫言就把这段历史写进了小说。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10-11世界精神卫生日:关爱老人请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
- 2012-10-09文化墙,激活农村文化的“精神末梢”
- 2012-10-09党的思想建设成就:党的建设使精神支柱更挺立
- 2012-10-08厦漳龙赶早人:起早为市民送物质精神双重"食粮"
- 2012-09-29“弘扬践行福建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莆举行
- 2012-09-29马家莺:勤俭善良 成就精神良兵
- 2012-09-28弘扬践行福建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宁德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