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养老问题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据报道,在一些城市,原本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院,正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儿:条件优越的养老资源被“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而普通老人却挤不进大门。显然,“老有所养”还只是大同社会的理想,社会现实与此有较大不同。
目前,养老院大致有公办与民办两种,公办养老院条件优越,收费低廉,而民办养老院往往缺乏规范,收费高,不受信任。这与幼儿园的情况极为相似。国家本应该以“公办”的名义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幼儿园和养老院,但结果是,惠政并没有惠及多数人群,而是成为了泽被家人及关系户的权力游戏。
这就需要追问公办养老院到底是为谁而办的问题了。事实上,中国的养老情况直到目前仍然是以家庭赡养为主,但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要求国家提供养老保障。公办养老院应该是提供公共养老服务的机构,它的存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为家庭赡养出现困难的老人提供生活保障。这些人群包括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若真如此“公办”,则善莫大焉。但何以该托的“底”不托,变成“托权”了呢?
这里有两个说法可略寻其“变味”的缘由。一是“适度自营”。虽然养老院是公办,别墅华屋,小桥流水,建得确实漂亮,但建完财政立马就紧张了,怎么办呢,你们“适度自营”补贴一下吧。毕竟是公办,据说包括住宿、伙食、护理等费用在内的养老开销每月只有1300元,入住公办院几乎“零负担”,吸引越来越多的老人前来“自费”。“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就真的成了公办院里的“三无老人”了,剩下的只有一类:“特权老人”。二是“示范性养老基地”。这些基地以“养老服务”的名义兴建,牌子往往也很响亮,如冠以“省老年公寓”等名号,千万别以为本省的“老年”都有机会入住这样的公寓,那可是专为极少数老年权贵服务的,其设施之豪华,环境之优美,服务之到位,完全是“高级会所”或“高级休闲度假村”级别的,普通老人等到下辈子都排不上队。这样的公办养老院,只能“示范”而已。
这两个概念大致揭示了公办养老院何以成为“特权院”的秘密。因为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公办养老院就成了权力者自惠互惠的“办公”场所。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幅度给公办养老院减配增量,将高端养老服务民办化,公办养老院只能提供基于人道主义与保障生存权的基本养老服务。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起到“托底”的作用,造福于最广大失能半失能的普通老年人群。只怕,这个做起来不容易吧?
刘国强(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10-11养老院被指成特权机构 特权者占用普通人挤不进
- 2012-08-10翔安最大养老院昨在莲河投用 拥有250张床位
- 2012-07-27全省规模最大乡镇养老院落户晋江 采用公办民营
- 2012-07-27我国3300万失能老人养老院不愿接收,您怎么看?
- 2012-02-2880后女大学生放弃高薪为空巢老人开养老院
- 2012-01-05福州举办2012年“迎春送暖、帮扶结对”慰问养老院活动
- 2011-12-2624岁的养老院院长和她的爷爷奶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