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明清俗语“不当家”
http://wmf.fjsen.com 2012-09-29 19:26  贾益珍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根据现代汉语学者们对方言区的划分(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黄伯荣《现代汉语》、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全国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而北方话又可分为四个次方言:一、北方方言(华北、东北方言)。二、西北方言。三、西南方言。四、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既有共同的方言特征,又有各自的不同特点。这种不同特征不仅表现在语音特点上,也表现在词汇特征上。“不当家”正是北方方言的词汇特征的体现。

  至此,我们可得出关于此词比较准确的解释:

  “不当家”为北方方言,有造孽、罪过等意思,一般是迷信佛道者,认为对神佛有所不敬或亵渎时的谴责语。多与“阿弥陀佛”连用。

  同样这个意义的词,在江淮方言、吴方言中又成了“不当人(仁)”或“不当人子”、“不当人字”、“不当忍字”等。我们也从具体的用例中去分析阐释。

  《西游记》中用例如下:

  (1) 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第一回)

  (2)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

  (第七回)

  (3) 三藏道:“不当人子!莫说这空头话!快起来,莫误了赶路。”

  (第十五回)

  (4) 八戒道:“兄弟再莫提起。不当人子!……”

  (第二十四回)

  (5) 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那过去,不当人子!”

  (第二十四回)

  (6) 那八戒就趁脚儿跷道:“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我们,也不当人子。……”

  (第二十五回)

  (7) 金角道:“兄弟,……你若走出门,不管好歹,但是和尚,就拿将来,假如不是唐僧,却也不当人子。……”

  (第三十二回)

  (8) 八戒就绰经说道:“大王,没用的和尚,放他出去吧。不当人子!”

  (第三十三回)

  (9) 吓得那老者慌忙跪着,唐僧道:“老爷,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第四十七回)

  (10) 公公道:“你这小和尚胡说!不当人子!那个神圣是你的后生小厮?”

  (第七十四回)

  (11) 那和尚笑道:“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我们不是好意要出家的,皆因父母生身,命犯华盖,家里养不住,才舍断了出家。……”

  (第八十回)

  (12) 三藏道:“徒弟,这等说,只是不当人子。”

  (第八十二回)

  例(1)前面已作分析。例(2)中,孙悟空要夺玉皇大帝龙位,佛祖认为他这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出此大言,的确是对玉皇这位大神的亵渎,所以如来用“不当人子”作谴责,且认为如此,便“折了寿算”。例(3)中孙行者说他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不拜,这在唐僧看来是在是对神灵(最大的神灵)的大不敬,故而谴责他“不当人子”,即罪过。例(4)中,八戒在“四圣试禅心”时,想招亲,结果受到惩罚,被绷在了树上。沙僧笑他“感得四位菩萨来做亲”,八戒也悔悟,自己如此做是对神灵(菩萨)的大不敬,这是造孽、罪过。例(5)中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清风、明月二道童献上人参果,唐僧一看是“谁家三朝未满的孩童”,不能吃,清风说是树上结的,唐僧不信,说树上会结出人来,这简直是造孽、罪过,所以用“不当人子”来谴责。孙锦标著的《通俗常言疏证》一书中对这里的“不当人子”却作了如下解释:

  又按“人”当作“仁”,如《论语》“井有仁焉”之“仁”,本当作“人”,故知此“人”当作“仁”也。“不当仁字”,谓杀生害命,及抛弃字纸,来糝,皆不能当仁人君子。然俗或云“当仁子”或云“不当仁子”,信口言之,反正皆一意也。

  其实这里的“人”或“仁”只起表音作用,并无实意(下文还有论述),若按孙氏注解,那我们前面解释的“不当家”之“家”不知又该作何考据。孙氏此书作的是“通俗方言”的疏证,应知道“通俗方言”中有很多如此例中只起表音作用的字,是无法用字义来释词义的。如前文我们引用过的“韶道”又写作“韶刀”,其词义与“道”、“刀”的字都无关系。

  例(6)中,孙悟空偷了人参果,二道童像骂鸡一般,骂了半天,后二道童又想了个计策,强打精神,勉生欢笑,给唐僧师徒赔不是,八戒得理不让人,便说二道童“白口诅咒,枉赖了我们”,自然是罪过,就用了“不当人子”。(8)例紧接(7)例,老魔说了拿了八戒这样的和尚没用,因为只有吃了唐僧肉才会延年益寿。八戒就顺着老魔的话茬,说他这个“没用的和尚”,若吃了肉就是造孽,罪过。即“不当人子”。(9)例中,唐僧师徒走到通天河边陈家庄,听庄里老者陈澄、陈清兄弟说这里的灵感庙里的灵感大王要吃童男女,附近村庄轮流贡献,今年正好到他家,要吃他兄弟俩的一儿一女,孙悟空为救陈家童男女,便变作陈清的儿子关保,陈清一看,悟空变为他儿子,认为是罪过,就折了他们的年寿,故连说“不当人子!不当人子!”(10)例中太白金星报与行者一行人说狮驼岭有妖精,孙悟空听了说“那妖精与我后生小厮为兄弟、朋友”,那公公(太白金星)便认为是对“神圣”不敬,是胡说,“不当人子”。(11)例中,唐僧向镇海禅林寺喇嘛和尚说自己是东土大唐去天竺国取经者,那和尚认为唐僧是“脱空之语”。佛门弟子是不打诳语的,在喇嘛和尚看来,唐僧如此诳语是对神佛的不敬,所以连说“不当人子!不当人子!”例(12)中,三藏被女妖抓去成亲,孙悟空说要变个蟭蟟虫儿,飞在酒泡之下,让女妖吞下肚去,就“捻破他的心肝”,“扯断他的肺腑”,作为僧人,这样说自然是罪过、造孽,三藏说:“这等说,只是不当人子”。

  一部讲佛僧故事的百回《西游记》中,此例运用最多,共出现了十二次,除例(1)作“不当人”,其他均作“不当人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当人子”一词其意义用法和前文分析的“不当家花花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地域方言的不同而已。也就是说“不当”一词在加词缀构词时,北方方言中一般后缀以“家(价)”、“花花”、“花拉”、“豁拉”来表音,起语助作用。在江淮方言或吴方言中则缀上“人(仁、忍)”、“子(字)”来表音,也起语助作用。

责任编辑:李琰之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