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释词句之含义,评用词之精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运用是体现作家艺术匠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关乎着语言运用的艺术。《红楼梦》的语言精妙绝伦,体现了雪芹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对此,脂砚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 评点谐音
利用汉字的同音现象,造成谐音双关的词句,这并非雪芹首创,《金瓶梅》中就已经运用了,如“应伯爵(应白嚼)”等。而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之精妙,其涵义之隽永,比《金瓶梅》更高一筹。脂批对此多有评点。如书中所写甄、贾两宝玉,即是真、假之谐音;严老爷,即炎老爷之谐音;姣杏,即谐音侥幸;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如此类者甚多,一经脂砚点出,我们颇能感觉其用语之妙。第七回关于“香菱”,甲戌本脂批曰:
二字仍从“莲”上说来。盖英莲者,应怜也;香菱者,亦相怜之意。此是改名之英莲也。
脂批如此一点,我们颇觉作者用词之妙。由此女子之名亦可想见其命运矣。程高之续书殊与此名不相类也,此意后文还有申述。
(二) 解释词义
此类批语,似对文词之训诂,或标注读音,或训释词义,或音义兼顾。如此批注,对普通读者亦是很有帮助的。第六回,写刘姥姥要带板儿“进城逛去”,甲戌本有批语:
音光,去声,游也。出《谐声字笺》。
第四十九回,写“凤姐冷眼掂掇”,庚辰本有脂批:
音颠夺,心内忖度也。
词义的理解,是把握文意很关键的一步。因而这类批注对普通读者理解作品是很有裨益的。
(三) 批点词句之深意及其运用之精妙
第二十四回,宝玉要吃茶,大丫头们都不在,小红给宝玉倒茶,宝玉便与小红闲话。“只见秋纹、碧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进来”,小红走出来去接二人提着的水桶,“二人便都诧异,将水放下,忙进屋来东瞧西望,并没个别人,只有宝玉,便心中大不自在”。庚辰本在“东瞧西望”旁有朱批:
四字渐露大丫头素日怡红细事也。
此处经批书人一点,读者方觉得“东瞧西望”四字,大有深意:秋纹、碧痕等大丫头在怡红处平日亲近嬉戏之琐事,大丫头与小丫头之等级(小丫头如小红者,便不配递茶水),皆含于“东瞧西望”之中。
第四十五回,写惜春绘大观园之图,宝钗等也多往惜春那里闲坐。“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此处庚辰本有墨批:
“复”字妙!补出宝钗每年夜长之事,皆“春秋”字法也。
紧接着写宝钗“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庚辰本有夹批:
写针线下“商议”二字,直将寡母训女多少温存活现纸上。不写阿呆兄,已见阿呆兄终日醉饱优游。怒则吼喜则跃,家务一概无闻之形景毕露。“春秋”笔法。
此两处用词之精妙,句子之深意,若非批书人点出,一般读者多会忽略的。同回后面有一段写黛玉与宝玉对话之细节的朴实文字,更富深意,颇值得精读细品,故笔者不厌其烦,引录于下面。
“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此处庚辰本有夹批云:
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话,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
虽是极平常的闲话,却暗隐黛玉之爱情悲剧,对我们理解全书之故事,人物之命运及作品的主题都极为重要。批书人若不点出,一般读者是不易理解其深层含义的。
此类批语,各种脂本中都有很多,对我们理解作品是极为重要的。仅上面所举几例亦可见一斑。
五、点明书中之奥义
《红楼梦》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是琐琐屑屑,无不具备。其思想内容,真可谓博大精深,难究其奥。书中隐含着作者对人生命运、社会演进等各个方面的深沉的哲学思考,其中很多问题是读者不易理解,很难把握的。因此,脂批对我们理解书中之奥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点明词句之象征意义
第十二回,写跛足道人给贾瑞的“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庚辰本墨批:
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道人吩咐贾瑞“千万不可照正面”,庚辰本亦有墨批:
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又有朱批:
谁人识得此句?
此处所写的“风月宝鉴”经批书人一点,我们确实觉得,它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岂止是《红楼梦》一书,当反面去观“照”,世间之事,其乐时,皆应“照”其背面。
第一回,写甄士隐梦中听一僧一道关于“太虚幻境”的谈话,甲戌本有几条批语:
点幻字。
又点幻字,云书中已入幻境矣。
四字(指“太虚幻境”)可思。
这里批书人反复点“幻”字,实是提醒读者,书中作者所构之“太虚幻境”有丰富的象征意蕴。书中之人之事,真耶?幻耶?再进一步,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于无限时空中的存在,真耶?幻耶?作者不正是把“太虚幻境”作为人生虚幻的一种象征吗?!
(二) 点明书中“囫囵不解”之语
所谓“囫囵不解”之语,即今俗语所说“囫囵头子话”,也就是很难明白其含义的一些话。《红楼梦》常有如是之语。第十九回,写袭人回家,宝玉去了袭人家,见袭人家里有“三五个女孩儿”,等袭人返回贾府,宝玉“见众人不在房中,乃笑问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叹了两声。”此处庚辰本有墨批:
这一赞叹,又是令人囫囵不解之语,只此便抵过一大篇文字。
第二十一回,写“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宝玉袭人有如下对话:
宝玉禁不住起身问道:“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也罢了,才刚又没见你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还摸不着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什么话了。”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
这里庚辰本有两条朱批:
亦是囫囵语,却从有生以来肺腑中出,千斤重。
《石头记》每用囫囵语处,无不精绝,奇绝,且总不觉相犯。壬午九月,畸笏。
如此囫囵不解之语,若不注意,亦不觉有深意。经批书人点出,读者深入思考,便能解得一些意思出来。
(三) 点出书中“通部之大关键”词句
第一回,写二仙师对石头之言:“善哉,善哉!……万境归空……”甲戌本有批语:
四字乃一部之总纲。
第四十五回,写林黛玉与薛宝钗“互剖金兰语”,庚辰本有两条墨批:
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
通部众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之评始可。何妙之至。
第四十六回,袭人正跟鸳鸯、平儿说话,“一语未了,又听身后笑道:‘四个眼睛没见你?你们六个眼睛竟没见我!’三人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不是别个,正是宝玉走来。”此处庚辰本有墨批:
通部情案,皆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
第四十八回:结尾处写宝钗正告诉李纨与众姊妹,香菱梦中作诗的梦话。庚辰本有墨批: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
《红楼梦》一书,如上面所引关乎通部书之关键处不少,而这往往为一般读者所忽略。批书人批出来,不仅引起读者注意,亦对读者理解书中的关键情节,乃至人物、主题,皆有导引之大作用。
![]() |
![]() |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