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隐形资助”奉献爱心
http://wmf.fjsen.com 2012-09-26 17:40  徐娟 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三学生小伟并不担心这个学期的伙食问题,因为学校已经在6月份“偷偷地”给他的卡里汇去3个月的生活补助。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正在实施的“隐形资助”制度所带来的好处。(9月25日《工人日报》)

长期以来,有关方面对贫困学生扶助的主要程序,包括学生申报、部门审核、公示监督、公开发放等数个环节,不少地方还请媒体广为报道,鼓励更多人们奉献爱心。这样的操作程序,把贫困学生“主动申报”作为基础,把社会“广泛监督”作为保障,似乎公开公正,但其负面效应也广受社会诟病。

不少人认为,这侵犯了贫困学生的隐私权,使原本并不为众人所知的贫困生“背景资料”显性化、仪式化、固定化了。这样一来,把原本处于同一生活环境的学生,人为地分割成了“我们”和“你们”。强烈的反差,势必给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留下心理阴影,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肩负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有负面影响。应当说,这种观点强调了“平等”,却忽视了“公正”,没能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与习惯做法不同,中国科技大学实施的“隐形资助”制度,着力点在于校方的“主动作为”和“隐私保护”,成功地解决了扶助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报道介绍,该校是通过校园的“一卡通”,对学生就餐情况按月进行统计分析,对每月就餐次数在60餐以上,平均每餐费用分别在4.0元和3.7元以下的男、女生进行动态援助。按照这项制度,需要援助的学生不用自己申请,学校会主动给予每月一定的生活补助。显而易见,这样的操作程序,不仅保证了扶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因为有了大量“隐形”状态下调查数据的支撑,以及动态的援助管理,而确保了扶助的公正性。

扶助贫困学生从“被动审核”到“主动作为”的转变,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思考,在关爱弱势群体的时候,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来奉献爱心。(徐娟)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