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地处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82岁退休副教授徐立老人离开了人世。9月17日,医院发出向徐立同志学习的决定,同时公开寻找他资助过的贫困学子,请他们讲述徐老的故事。(见2012年9月18日《长沙晚报》)这位被称作“叫花子教授”的老人,其节俭助人的事迹,感人至深。
徐立老人所以值得敬佩和追念,是因为在他身上展现出节俭的美德。他的节俭,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他租住房子不足20平方米,除了一台别人送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和一个烤火炉外,再没有一件家电;他给自己定下的伙食标准是一天不超过5元钱,中餐、晚餐都是面条,连油都不放,只放点菜叶子、豆腐,有时加个鸡蛋;他经常到食堂捡别人的剩馒头吃,同事给他送吃一概拒绝……在一些人看来,徐老的生活过于寒酸,也不符合时代潮流,但恰恰这一点,是时下许多人所缺少的。因为,尽管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过还有2亿多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均GDP仍排在全球100位左右。因此,还需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我们不必像徐老一样对自己过于苛刻,但其节俭的美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徐立老人所以值得敬佩和追念,更因为他有一颗慈善的心。徐老节俭,并非他没有钱,因为他每月的退休金就近4000元,但这些钱,他却大多花在了扶贫济困上:每次国内发生自然灾害,他都要捐款,汶川地震捐,冰灾洪灾也捐;过年了,医院发下油和米,他拉着小拖车,全部分给在医院做事的工人;2009年底,他从床上摔下来严重骨折。上手术台前哭了,担心自己下不了手术台,说还有4个孩子(他资助的学子)没有毕业……徐老做的善事,从不愿意和别人说,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帮助了多少人,有记者要报道他的事迹,跟了他两天也没问出一句话。这说明,徐老做好事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心实意的。仅就这一点,就弥足珍贵,值得敬佩。
法国十八世纪作家雨果说过:“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徐立老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那颗善良的心,就像太阳一样,照耀在湘雅二院职工、受过他资助的孩子和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无疑需要更多个像徐立老人一样具有善良之心的人!(侯文学)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27一片赤心在丹青 ——追念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